Author

Topic: 俞敏洪:只有富人才买得起北京25万一平米的学区房 (Read 341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278
Merit: 250
只有超级富豪才能买得起
sr. member
Activity: 271
Merit: 250
穷人啊,买不起这么贵的
sr. member
Activity: 448
Merit: 250
我是穷人   买不起啊
full member
Activity: 142
Merit: 100
只能说这是回报率极高的投资品,但是门槛也特别高
newbie
Activity: 9
Merit: 0
full member
Activity: 154
Merit: 100
估摸着这辈子都买不起25平米
full member
Activity: 182
Merit: 100
连个厕所都买不起
sr. member
Activity: 396
Merit: 250
确实如此啊   
full member
Activity: 218
Merit: 250
21世纪经济报道评论员 秦扬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学区的划分加大了教育不公平。俞敏洪说:只有富人才买得起北京25万一平米的学区房,国家必须下硬手段调配所有小学之间的资源,否则学区的划分就是加大教育不公平。老百姓在同一城市里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是一种权利。

坦白说,学区划分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就近入学、不提倡择校。教育部首次针对具体城市提出治理择校要求是在2013年,2014年出台了关于做好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的通知。这19个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治理”采取了一种渐进式的路线,对有的大城市来说并不是完全禁止择校,而是考虑到其历史做法以及择校人数较大,因此不断压缩择校数量,逐步取消择校。

划分学区的政策设计初衷的确是为了鼓励就近入学,既可以减少择校,又减轻学生负担(择校也为学生带来了交通成本)。但从近年来一些大城市的学区房价格来看,治理还需要再加强。学区房价格在大城市里不断刷新纪录,刺激着社会的神经。

学区划分本没有什么大错,不少国家的大城市都有学区的划分,而问题就在于国家或是当地的城市政府是否提供了水平较为接近的学校教育水平。从大城市来看,显然不是,个别大城市不仅吸取了国家优质的教育资源,且在城市之内也有自己“教育重镇”,通常是一个区,该区的总体教育水平会比其他区要高一些,而就在该区内,也通常会有一些学校处于“领头羊”的第一梯队。这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打造重点学校甚至重点班都是以往比较常见的做法,因为整个的教育体系从来都是竞争性的,这包括学生之间的竞争、学校之间的竞争、区与区的竞争、地市之间的竞争以及省际之间的竞争。

无论以上哪个行政范围内,打造一些重点名牌示范类学校是必须的,因为这不仅是本地本区的城市名片,也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优质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投入。因为这些名校的存在,教师队伍的人才流动也是自然地不断流向名校,这种教育资源投入的不均等化又导致了不同学校之间人才队伍的不均等发展,这其实就是一种“马太效应”,且不断在强化。如果没有教育投入均等化的前提,那么学区划分就有可能会出现像俞敏洪所说的只有有钱人才可以享受到贵的学区房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

另外,名校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一些大城市的名校不愿参与免试入学的改革,他们以保证生源质量的理由坚持或是暗地坚持考试入学,这倒逼家长们在小学入学时非常看重小学的知名度与教学质量,选择择校,而不愿就近入学,这完全是为了以后的小升初考虑。因此,除了不断推动小学教育资源投入的均等化,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小升初免试入学的改革。目前,如重庆等地已经明令禁止了小升初选拔性考试。济南市实行“整体对口入学”的免试招生办法,严禁任何学校以综合测评、能力考查等形式进行入学前考试。大部分城市还在努力推进“对口直升”,但还没有走到完全禁止选拔性考试那一步。

教育是每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许多事情的本质已经被委员们点得很透,关键是看现实中的改革力度与勇气。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