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2/9 在投资者、创业者和资本的眼中是如何看待币圈的 (Read 111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345
Merit: 252
币圈充斥着太多一夜暴富的传说,一些典型案例经过媒体渲染,将币圈的财富效应无限放大,上千万甚至上亿的收益似乎都司空见惯,如果一个月内资产没有翻上三五倍,那就是投资失败。而当你问起别人的投资经验,很多人会笑着告诉你三个字:“闭眼梭”。

在这个监管真空的地带,私募、首次代币发行(ICO)、二级市场交易、交易所等一应俱全,坐庄、控盘、内幕交易等所有资本市场曾有过的手段也都在一一上演,但其中并非只有乱象,投资者在与市场不断博弈的过程中,正在蓄力,乱象之外,积极的力量也在生长。

梭哈外的币圈人

“刚学习那会就有老师跟我说:守正出奇,价值投资。”自称“老韭菜”的周谋这样告诉证券时报记者。

周谋初次了解到比特币是在2009年,当时抱着好玩的心态研究了一下,似懂非懂,也没想过要买。当时比特币价格不足20元,关注的人和相关资料都还很少,国内也没有提供交易的平台。2013年,比特币开始被媒体关注,他第一次在OKcoin上买入,仅一周账户浮盈几千块,相当于他那时一个月的工资。

首战告捷让周谋兴奋之余又有些紧张。“那时没什么经验,每天花好多精力盯盘,也不懂调整仓位”,不久,比特币价格突然从8000元开始暴跌,一个晚上价格即腰斩。周谋当时特别懊恼没在高价时卖掉。后来,他觉得炒币已经影响了正常生活,就清仓了。“虽然没亏钱,但是也没怎么赚钱,当时认为比特币没什么实际意义,就是炒作的泡沫,早晚得破灭,还奉劝身边的人别玩。”周谋回忆道。

在怀疑和认同中徘徊,在波段操作中追涨杀跌才是绝大部分币圈人的真实体验。2017年7月初,看到朋友通过ICO资产增值百倍后,周谋忍不住开始参与ICO,第一个项目开盘两三天后涨了20多倍,使他决定再次进入这个行业。“当时ICO特别疯狂,投什么项目都能赚好几倍甚至十几倍,所以朋友推荐的项目我都会参与。”

9月4日,ICO被定性为非法集资,众多项目被要求清退,币价应声大跌。“一夜之间账户资产几乎归零,从那以后我才意识到要调整心态,开始学习专业的投资知识,将投资额设定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现在也能适应行情的暴涨暴跌了,几乎不再做波段”。

现在周谋只跟随机构投了两三个项目,收益最高的账面浮盈有60倍。自己考察项目则主要看热点或趋势,渠道上也多以机构名义参与,因为优质项目门槛很高。

认识周谋是在一次区块链投资课程上,为期两天的课程系统讲解了区块链及相关投资知识,涵盖范围从理论知识到实操。这次课程让记者切实感受到区块链的普及和热度已经远超想象。这次课程学费将近一万元,地点在上海,参与者有传统VC投资人、区块链投资基金、知名律所律师、上市公司高管、币圈自媒体人,甚至还有几位从浙江赶来的中年女士,她们的投资额从几十万到上百万不等,经历过几轮追涨杀跌后,迫切想对区块链这一新生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女儿和你一样大,我本来要让她来的,她怎么也不来。”一位来自嘉兴,从事装修业的女士对记者说。

“去年9月4日监管政策出来后,我是想抄底,但是不会翻墙,也没想到能让别人帮我翻,现在终于会了,赶紧来多学一下。”另一位来自杭州的女士在谈及自己的投资时这样说。

“我不会在看不懂的情况下匆忙进场,机会永远不缺。”一位来自南京的女士在私下交流时这样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从她沉静的语气和朴素的穿着上,绝不会想到她独立运作着几千万资金,去年在A股市场年化收益高达40%。“我每天都在大量阅读和学习,每年都要买很多课程,做事前要先搭建认知的底层框架。”她这样对记者说。

“大妈进场”常被当做一种笑谈,殊不知,这些大妈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无知,相反,她们往往有更充沛的资金和精力,对新事物怀有热情,并积极学习,不甘在时代潮流中居于下风。

风口上的创业者

区块链行业的一个现状是:一些人将信将疑,一些人已经跑步入场。前者认为自己谨慎地躲过了泡沫,后者认为前者畏手畏脚错失了通向未来的船票,胆大的创业者正在抓紧这个新风口。

区块链专业评级机构链调查创始人王大炮从2013年开始接触比特币,2017年开通公众号,提供区块链及数字货币领域相关咨询,继而推出萌芽版和成长版两套区块链项目评级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对EOS、pressone等热门项目进行了评估。这套模型和打分标准均公布在其公众号上,在2017年上半年铺天盖地的ICO信息和“一把梭”氛围中,显得有些异类。

王大炮的语言往往很犀利,评级标准公开清晰。在区块链的风口上,他很快获得了第一笔投资,成立了专门从事区块链项目评级的公司链调查,继而很快获得第二笔千万级融资,招兵买马扩充团队,从自己在Github上查代码进度,到每个项目由来自技术、金融和投资三个不同背景的人员进行评估。王大炮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有些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开始是很多朋友来问我项目怎么样,我的回答一定会带着很多感情色彩,这是不负责任的,要客观中立,就要量化评判因素。”

“我们要打造区块链世界的穆迪。”王大炮说,“需求量非常大,大部分投资者根本看不懂项目,很多项目方主动找上门来我们都拒绝了,我们会自己找相对优质、关注度高、技术背景强的项目进行评级。”

在接受采访的前两天,王大炮团队发布了当前36个热门项目12月份的代码质量榜单,该榜单主要审核的是各个项目在Github代码库上提交的代码,包括热度和健康值等,审核工作由志愿者完成。记者在查看该榜单时发现一些项目的更新进度和健康值都与其热度不符。

谈及调研了这么多项目后的感受,王大炮说,“大部分停留在白皮书阶段,没有实际的开发进度。团队是临时拼凑的,项目可行性没有进行验证。尤其是底层设施类项目,普遍有一个宏伟愿景,要做下一个以太坊,但从技术目标和细节来说,不亚于一个人要登月球”。

在专注区块链之前,王大炮曾在网易和阿里巴巴负责相关技术工作。在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区块链时,他在朋友圈写道:“只有区块链行业,能把互联网称为传统行业”。

资本闻风而动

“在行业内外,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位投资人这样形容他从传统VC进入一家链圈知名投资基金后的感受。

“我每天花至少10个小时研究,能一样吗?此外,进入圈子后能接触到核心人士,认知基础会建得很高。”谈及区块链行业的发展,该人士有着清晰的认知,资方身份赋予他们更宏大的视角:“我们要投一个区块链领域的Google”。

“我们对公有链会更加关注。”该投资人进一步向证券时报记者解释了其中的逻辑,在资本方看来,区块链技术还处于相对早期,正如早期互联网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无法支撑大规模数据传输。所以,首要目标是构建高性能底层架构。虽然目前国内公有链的代表项目Qtum和NEO等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还处于很初步的阶段,互联网的TCP/IP协议是经过多次迭代才最终成型的。未来区块链的公有链肯定不是现在的架构,要寻找在底层协议上真正能支撑未来数据更新和运算性能的项目。

“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要去看他的负面,看他的正面就好了,所有负面的东西都在历史上重演过,找到他的闪光点,这才是可能帮助到你的东西。”该投资人表示,“上船,这是最重要的。”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