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今日起,静态条码支付每天最高500元,不够用,咋整? (Read 106 times)

newbie
Activity: 13
Merit: 0
够了够了,平民一个,两百都够
newbie
Activity: 60
Merit: 0
今天开始的新政,用户在使用静态条码支付的时候,每天的额度是500元。想多花钱还不方便了,起码扫码支付的时候不方便了,出门不带钱包银行卡,想一部手机搞定也有难度了。不过,对于每天静态条码支付限额500元的情况,支付清算协会说是:够用了!
当然,单日限额500元的规定只针对静态条码支付,也就是通常通过扫描街边摊位或者小卖部张贴的、打印出来的二维码进行的支付;你打开手机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向商家出示的二维码,属于动态条码,不受这一限制。也是远大于500元的,不过也不是毫无限制的。
我们在街边买东西,买小东西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不带现金的情况,而手机基本是机不离身的,因此扫码支付也就成为最简单的一种交割方式了。按照去年12月末央行发布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第十二条第四款规定,“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央行担心的是因为静态条码容易被更换(替换)了,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给出了限额的约束。
由于静态支付更多停留在路边摊之类的应用中,因此,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表示,根据现有的零售支付数据估计,95%以上的消费者采用静态条码支付的额度小于500元,因此该限额基本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要。当然,很多用户也不这样认为,总觉得500元过低了,难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当然,对于一些有实体店的商家,估计未来是需要上“主动扫码”的模式了,因为动态扫码支持的额度就大多了。在动态条码进行支付的时候,虽然也要限额,但提供的额度就高了许多。动态条码支付的限额分为三档:1000元、5000元和不限额。其中不限额的情况,在扫码支付的时候需要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证加上指纹或密码组合验证,这样单日累计限额由支付机构与用户通过协议自主约定。若没有数字证书和电子签名,只是通过密码、手机短信验证码或指纹等中的两种方式组合验证而实现的扫码支付,每天的额度是5000元。目前很多用户和银行支持的就是这种模式。
若只用密码、指纹或手机短信三种方式中的一个进行安全验证,单日扫码支付的限额是1000元。这也是很多用户目前支持的一种情况。也就是说,通过扫码支付的额度也只有1000元。这或将成为一种大多数用户的常态,除非和银行有额外的安全约定。央行此举给用户的便捷性带来了很多障碍,而出于安全的考虑无疑成为最好的挡箭牌。无论主动还是被动扫码,真的就这么不安全吗?还是央行对于第三方支付的担忧就这么“处心积虑”?
此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就是,以后一些“小恩小惠”的第三方支付的红包是不会有了。央行在去年末发布新规时明确说,不能采取“烧钱”“补贴”等不当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支付宝、微信红包等模式或许就此成为历史的尘埃了。央行称,“便捷的使用方式、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支付创新的生命力,但不能单纯追求无底线的创新;稳定、可持续的投入和运营是支付业务长远发展的保障,不能为了追求短期的市场份额,采取‘烧钱’‘补贴’等不当竞争手段。”
创新的生命力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或许也就值1000块。如果你超越了这个数额,那么对不起,交割不了。拿上现金或者银行卡来吧。来自第三方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支付总交易额为57.9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15年增长率为85.6%。其中,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为38.6万亿元,约为美国的50倍。而2017年的数据在100万亿之上。其实看看我们身边的交割情况,日常生活中人们扫码支付的频率,要远高于传统的刷卡支付。很多没有安装POS机的小店,几乎都支持扫码支付。其实当卖菜的都支持扫码支付的时候,可见这种模式的受欢迎程度了。而短短几年的时间,移动支付就超越了POS刷卡支付。随着监管的加强,扫码支付的额度虽然会由于降低,但是这种应用模式被广泛接纳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了。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