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野蛮生长之后 58同城是否正离初衷越来越远? (Read 145 times)

member
Activity: 406
Merit: 10
Buy, sell and store real cryptocurrencies
58同城,用过几次啊。觉得还是不错的一个平台。
member
Activity: 101
Merit: 12
如今的58,给人感觉大而不精,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精,没有口碑。销售导向,让58的信息混乱,精度极差,买卖之间因为58同城产生断层,58同城对此似乎司空见惯。58同城正离它的“让所有客户满意的”初衷越来越远。
2017年12月4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58集团CEO姚劲波组织了第三场饭局,起名为“乌村58同城咖荟”。这是姚劲波连续第二年在乌镇物联网大会上组局。饭局上,58集团根据自己的业务模块定制了本次菜谱,同城、到家、转转、安居客、速运等都名列其中。
1
实际上,在分类信息的赛道上,58的同城一直在试图寻找新的运营模式。从房产、招聘的O2O,到被姚劲波描绘成分享经济的转转、到家等等,58同城的业务版图越铺越大。而背后不变的是,则是被行业人士人褒贬不一的,单纯的、重规模、求扩张 的“58模式”——人海战术。
然而也正是这种模式为58同城招来了各种诟病,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业务不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黑暗丛林,互联网企业更应该遵纪守法,恪守社会道德准则。
野蛮生长之后 臃肿的58同城危机四伏
2005年12月12日,58同城在北京成立。
和当时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一样,58同城也选择了复制美国同行的商业模式。在当时,已经因为域名领域初获成功的姚劲波,已经把手头业务转卖万网,拿到了创业生涯的第一桶金,开始了他的二次创业。在研究了美国排名前100的网站后,姚劲波被Craigslist所吸引,这个只做分类信息服务的简单业务,流量竟然和eBay一样大,这让姚劲波兴奋不已。
对于当时的中国的互联网的形式,姚劲波有着清楚的认识,他知道,中国互联网大潮势必到来。而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互联网渗透率不高,这为分类广告市场创造了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
一开始的58同城,完全模仿Craigslist。但是很快,58同城选择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不计成本的线上宣传+地面扫街,通过大规模品牌广告,以及庞大的销售团队,迅速开拓市场,从此,重人力、重资本趋势成为58同城发展路途上不断重写的标签。
截至2017一季度,58同城的员工数量超过23000人,58.com在全球的排名624位。而58同城的当年的模仿者,分类信息网站鼻祖Craigslist,员工数量为仅为50人,全球排名110位。
支撑58同城公司重人力、重资本一路狂奔的,源自于互联网常见的烧钱模式:从2006年开始,58同城获得了包括赛富、蓝驰、DCM、今日、红杉、华平、老虎、凯雷及腾讯等多家机构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讲,58同城正是通过资本的不断输血,成就了今天的市场地位的。对此,姚劲波也丝毫不讳言,他说:“58是典型的由资本扶持起来的企业。”
不差钱的58同城,在发展的路上走得顺风顺水。从2005年3000家网站同时风起分类信息那一刻开始,58同城一直利用这样的粗旷的发展模式在同类网站占有一席之地。到2013年,58同城在纳斯达克敲钟,整个市场上仅见赶集网、百姓网等少数同业务网站竞争。至2015年4月,58同城收购赶集,58同城成为分类信息赛道里的第一人。
成为领域头羊之后,58同城并没有如愿品尝到应得的胜利之果。
按照万得数据显示, 2015年中国互联网广告的市场规模的接近3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成。在此其中,58同城的占比仅不足2%,全年营收约50亿(7.149亿美元)。而与几乎58同城同时期发展起来的BAT三者的当年年报,腾讯1028亿,百度约663亿,阿里巴巴762亿。
同为领域领先者,境遇却如此不尽相同。这离的姚劲波“要成为伟大网站”的要求相去甚远。于是,2015年,借并购赶集之后的市场主导权,58同城开始形式它的资源整合权利。首先自身主营分类业务开始从C端向B端转移,加大会员收费力度;加快业务进入线下,自营在58同城整体业务迅速扩大。在资本市场, 58同城同样显得异常兴奋,安居客、e代驾、中华英才,整个2015,58同城并购、控股了近20家企业。
在这场被外界描绘成“58的疯狂”大收购过后,58同城的收获,除了越来越重之外,效果了了。中华英才自被58同城收购后,在国内的招聘类网站中几乎不见身影。安居客一直被搜房力系压一头。而被姚劲波看好的“转转”,始终没有找到自身特色,而泯于二流。
于此同时,一大批以美团、大众点评、河狸家、阿姨帮、功夫熊为代表新玩家迅速崛起,他们顺应移动互联网而兴起,熟悉新网民对服务的要求。提供不同与58同城简单的信息匹配,而是能够直接交付的深度服务,迅速瓜分58同城业务的市场。而58同城受困于其平台服务的低频性,战线太长,一直处于被动多面应对的状态。
其实,在以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的第二代企业,在发展过程,采用高密度劳力解决问题,是中国互联网的特有文化。早年的阿里巴巴,其地推团队超过7000人。其后的腾讯、携程等,销售团队都曾经是发展中主要推动力量。不过,随着公司的发展、市场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泡沫之后,各家更加趋于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技术驱动成为各自领域领袖的主要动因。
而相反,过往10年轻易获得成功,让58同城一直紧握销售导向、重模式的发展模式,而放松了58同城放松自身产品的打磨。对分类信息网站的本身来讲,连接的是人与信息、人与服务平台,而对于用户本质需求而言,最好的服务是分类信息的精准。而58同城恰恰在的“信息不准确,垃圾信息、重复信息太多”等等基本需求上,被消费者所诟病。这个问题在58同城加大用户推广费用之后,显得更加突出。销售导向,让推广信息占有了更多的用户屏幕,用户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这一点,就连姚劲波自己都说过很多用户是“边骂边用”。
如今的58同城,给人感觉大而不精,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精,没有口碑。销售导向,让58同城的信息混乱,精度极差,买卖之间因为58同城产生断层,58同城对此似乎司空见惯。58同城正离它的“让所有客户满意的”初衷越来越远。
平台应当成为过滤信息的第一道关口
58同城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各种各样的信息就是58同城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这些海量信息在连接用户需求的同时,也充斥着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其中虚假信息是用户投诉的焦点。而在这些虚假信息当中租房和招工作的问题尤为突出。
1.中介提供虚假房源
有网友反映在58同城上看到了一个地段好,房租便宜,装修不错的房子,总之就是那种让你眼前一亮希望赶紧入住的那种房源,打电话过去问,中介说还没租出去,等到你赶到那里的时候,他们就跟你说“这个房源太热门已经租出去了,我带你去看另外一套吧”。
这种欺骗用户的套路在以前的中关村各大电子卖场屡见不鲜,先是用一个足够有诱惑力的价格将顾客骗到他们的办公室,然后告诉顾客所选的电子产品已经没货,转而向用户推销一些滞销的产品。
58同城虽然仅仅是一个信息平台的提供方,但是对于平台信息的真实性应该负起应有的责任,在信息泛滥的当下,用户自身对于虚假信息的判断力非常有限,如果平台对发布信息不加甄别,用户上当受骗的几率将非常高。
2.虚假招聘信息害人
如果说虚假的房源信息让用户在经济上蒙受损失,那么虚假的招聘信息则可能让求职者付出生命的代价。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在网络招聘平台找工作疑陷入传销组织死亡之后,包括58同城在内的多家招聘平台被曝光有传销组织利用发布虚假招聘信息。
李文星悲剧发生后,有媒体记者在58同城旗下的赶集网尝试发布招聘信息,虚构了公司名称、规模、工作地点,发布了一则“高薪招聘人事专员”的虚假招聘,并发布成功
据媒体报道,今年8月11日,赶集网招聘平台出现大量认证为“上海迪士尼乐园”“川沙游乐园”等信息的企业发布的招聘信息,其中包括大量薪酬与工作不符的虚假职位。有求职者参加面试后才发现,不仅被以各种名义收取了几百元费用,而这份所谓的高薪工作也是不存在的。据《解放日报》报道,一天内多达百余名求职者上当受骗。
法制晚报统计的数据显示,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搜索2008-2017年的相关一审判决书,国内11个网络招聘平台中涉及刑事案件较多的是58同城和赶集网,凡是涉及刑事案件的平台,最常见的犯罪手段就是诈骗。58同城涉及的诈骗案件为98起。
随着刑事案件数量的增多,我们看到58平台对于信息审核的力度趋严,但平台仍然难以打击打法律擦边球的信息发布者。8月12日,有视频媒体报道一位大学生在58同城上找到了一家影视文化传媒公司,对方称长期招聘淘宝网店的兼职模特,应聘者需要缴纳800元以上拍摄“模特资料卡”,但是交钱后便没有下文。招聘信息发布者称自己“就是打擦边球,你们能怎么样呢!”
8月21日,58同城公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58同城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5.93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3.3%,超过公司预期;净利润为5.393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近5倍。58同城董事长兼CEO姚劲波表示,“招聘板块继续领跑所有业务品类,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持续扩大。”
在58同城销售业绩取得好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希望作为平台方,58同城能够在过滤虚假信息这件事情上担负起更大的责任,用户举报途径仅仅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如何最大可能的杜绝虚假信息上线才是打击虚假信息的根本。
监管缺失 信息安全问题尤为严重
当然,58同城平台上所存在不仅只是大量虚假信息、骗子横行等现象,仅在2017年,两次重大的安全事件更是将58同城推上风口浪尖。
3月下旬,有媒体报道显示,某电商平台上出售“58同城简历数据”。在该媒体采访中,其中一位旺旺号为“lsgjart”的店铺表示:“一次购买2万份以上,3毛一条;10万以上,2毛一条。要多少有多少,全国同步实时更新。”根据该店主发来的少量简历信息测试,记者电话联系的求职者均在58同城上投递了简历,有人还在当天更新过自己的简历。
当然,出售数据者并非独此一家。另一家店铺按照2毛一条出售数据,并且还表示:“700块卖你一套软件,你可以自己采集58数据。“据悉,类似这样的软件已经快烂大街了,有几个团队开发过针对58同城的采集软件,更新过几次版本,已经稳定运行了几个月了,现在手里有软件的人不在少数。”
除去贩售平台数据,更为可恶的是58同城相关客服人员竟然与外人勾结,盗窃账户贩卖获利,导致1176个账户被盗,造成客户损失上百万元。而该事件北京朝阳法院一审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判处王某祥等5人五年至一年六月不等的有期徒刑。据悉,该5人中有2人系58同城赶集网的客服人员,盗窃账户所需的手机短信验证码即为这些内部人员提供。
这一系列时间的背后,对于平台方58同城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在财经网科技看来,这一系列恶性事件无不凸显58同城在信息安全方面的不足以及监管的缺失。
众所周知,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现如今信息安全逐渐成为时下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无论上述的简历数据泄露以及内鬼勾结出售信息,都彰显了58同城在信息安全方面能力的缺失。对于平台厂商而言,平台安全能力的缺失无疑将是致命的,这对于整个平台任何资料信息而言都将是不安全的。试想如果58同城在信息安全方面能够建立坚强的防护体系,又何来简历数据泄露等这一系列负面事件呢?
此外,简历数据泄露以及内鬼勾结出售信息背后,更为致命的问题体现在58同城内部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古语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意味着任何事情都需要设置相关的规矩范围以便合理且有效地对之进行监督,而58同城的种种事件显示出监管貌似在整个体系内不存在。这对于如58同城此类体量的公司无疑是不匹配的。这最终导致的后果即是:让更多的用户对58同城产生了质疑和不信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体验至上成为一种大众口号时,对于58同城的质疑和不信任也就意味着体验的缺失,没有了体验又何来客户增量呢?
行动迟缓 尾大不掉的58同城渐渐走入死胡同
作为一个全领域分类信息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几乎囊括了各种业务,令其服务无所不至,借助互联网的高效也为商家与个人用户提升了交流的便利度。随着互联网不断的发展,分类信息网瓶颈出现,单纯的提供信息平台的模式早已走入死胡同,与此同时,垂直领域对手也在迅速发展壮大。而当时,58同城营收增速减缓明显,营销成本花销过于庞大,促使58同城考虑平台转型,搭建生活服务平台。
一方面,58同城力求摆脱分类信息单一中心,另一方面也在迅速完成生态平台的搭建。然而,此时58同城环顾四周,无数个竞争对意欲取而代之,试图将其分而食之。在这几年内,各个细分市场竞争早已成为红海,在消灭赶集、安居客之后,58同城依然面临着更多垂直领域竞争对手的围剿。
这种被追赶的隐忧不仅来自于外部,更来源于58同城自身。相比这些垂直领域的竞争对手而言,58同城的高效不再是独门武器,其所包含的招聘、房产、二手交易、家政、装修、本地服务等业务全而不精,这种臃肿反而使之处处掣肘。
在O2O行业越发成熟的如今,对于58同城来说,垂直领域产品乏善可陈,时时如临深渊。以租房市场为例,58同城采取的是最轻资产的商业模式,而这种没有严格的审核机制,也令不少用户深受其害。
为了拓展业务而追求速度,58同城在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健康生态的培养,而导致虚假信息泛滥,而租房市场就是高发地。从媒体不断爆发的负面新闻来看,不少用户都被58同城上的虚假信息欺骗过,例如看上某套房子,被中介约见之后被告知该房刚被卖掉,随后推荐更贵的房源甚至再私自涨价。
据媒体信息披露,一些在大城市谋生的年轻人,宁愿在没有地点检索、没有价格筛选等功能的豆瓣小组挑选房子,也不愿意上58同城,因为58上的欺诈信息实在太多。而对于更多用户来说,垂直领域企业所具备的专业、细致、严格的服务或许成为了更好的选择。
此外,“招聘”正在成为58同城的业绩顶梁柱,受益于招聘等业务的快速增长,今年以来,58同城的股票涨幅颇为明显。然而,伴随股价飞速上涨的还有媒体和用户对于58同城招聘业务的批判声。
在2015年通过合并赶集与中华英才网之后,姚劲波使得58同城在蓝领、白领招聘领域的实力突飞猛进,同时在小微商户招聘领域还推出了招财猫,而这三个产品也是未来58同城招聘业务主要的战略重点,成为58同城进入城市入口的“先锋队员”。根据易观千帆的统计,2015年时,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占据了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60.5%的份额,58同城、赶集等其它网站分食剩下的39.5%。
对于58同城来说,切入互联网招聘的方式是免费,一开始它允许任何人在58同城上免费发布信息,包括招聘信息。业界人士曾告诉媒体,在58同城成立之前,第一代网络招聘商模式已经很成熟,都不再提供免费服务,而后来者想要超越就需提供免费服务,带来的后果没人愿意去付额外的成本审核用户信息,由此产生的供需不平衡让中介和骗子猖獗横行。
据58同城前员工向媒体透露,58同城的员工的确是需要用业绩说话,高峰期的月度淘汰率是20%,有些员工为了冲击业绩,也会私下为不满足条件却有发布招聘信息需求的客户开绿灯。
事实上,在今年7月新华社久曾发表过名为《这果然是一个神奇的网站!农民工老张被坑得很无奈》的文章,文章以一个农民工在58同城找工作被骗的案例,怒斥58同城的“流氓行为”。在业内看来,地位和体量是58同城招聘业务的堡垒单造成虚假招聘信息难以杜绝根源的,正是这种以用户数量作为盈利基石的商业模式。
此外,作为寄托了58同城转变为服务平台的希望,58到家大刀阔斧的收购使其体量大幅提升,但其任何业务领域都无法占领市场第一。业界认为,58到家三大核心业务服务业保洁干不过 e家洁;美甲拼不过河狸家;洗涤敌不过泰笛。从成立之初到如今,58到家只能靠体量积压垂直竞争者,面临着无法摆脱的困局。
为了与竞争对手们对抗,58同城的战线越拉越长。从不断爆发的负面新闻来看,公司太过在意体量的扩大,导致公司管理失控。为了保持业务表面的繁荣不断扩张,却无法使单一业务精益求精。作为“一个神奇的网站”,58同城也发生了太多离奇的事情,不断染指其他领域却缺乏核心优势,当消费者习惯买二手上某鱼,买二手房去某家时,58同城面临的将是被抛弃的命运,而比这更令其恐慌的或许是明知现状如此,却无力改变。
全而不精,体量较大而行动迟缓,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58同城似乎正在渐渐走入自己的死胡同。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