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从货币的发展史看比特币 【7月17】 (Read 800 times)

member
Activity: 61
Merit: 10
从货币的发展看比特币,我真的看不出来

因为我对货币的发展一窍不通
member
Activity: 84
Merit: 10

比特币就是货币
member
Activity: 98
Merit: 10
比特币发展前景无限。
member
Activity: 98
Merit: 10
提到电子货币,人们往往会想到比特币这种新出现的东西,其实电子货币早已经存在几十年,那就是法币系统。在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法币就通过电脑存储并转移,不再依赖于纸张这样的载体存在,早已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存在。

哈耶克的最伟大之处之一是发现了自发秩序原理。自发秩序的代名词是市场,即一个以货币为中心的寻找信息的系统秩序。为何货币能作为中心?是因为货币能够最高效率地反映出价格信息。市场秩序归根到底就是一种信息的收集和利用的过程。货币的效率关系到整个市场的效率。

货币0时代。在市场的发展初期,物品交易是以物易物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发现某些物品如羊,最受大家欢迎,用自己的东西换这个东西更容易换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用自己种的菜想换把刀,但是卖刀的不要菜,怎么办?先把菜换成羊,这时候羊成了一般等价物即早期的通货。贝壳可能是最接近货币的通货了。

货币1.0时代,金属货币。在人类社会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很多东西都曾经作为通货,但最后真正成为货币的是金、银等金属。贵金属容易携带,价值高,不容易变质,易于分割计量,同样的质量具有同样的价值。作为货币有非常大的好处。

货币2.0时代,金属币。金属有纯度和称量麻烦的问题,每次交易都需要验证纯度和称重,严重影响了金属作为货币的效率。当交易量到一定程度,效率问题就会影响人们市场信息的交流。怎么办呢?某些有资财的人可能是富裕的商人,在硬币上打上自己的标志,用个人信用来保证金属的份量和材质,来解决这个问题,/后来国家发现铸币有利可图,垄断筑币,这是后话。金属硬币的出现也是商业发展的一个结果。

货币3.0时代,纸币。随着商业的继续发展,可交易物品和价值的增大,慢慢的金属硬币也不再足够交易了,每次出门交易都要背着大堆硬币确实非常麻烦而且危险。这时出现了钱庄,通过纸质存单的交易,通过经验积累,出现了纸币。

货币4.0时代,电子货币。同样的,随着近几十年市场贸易的发展,通过纸币交易的不足之处也慢慢显现,特别是国际贸易以及网络贸易的发展,电子货币大量发展,人们可以通过银行帐户的转账就可以完成交易过程。

在货币的演化过程中,人类需要不断应对一个问题,即伪造货币的问题。越原始的货币越难伪造。金属掺杂和缺斤少两可通过称重算密度来鉴别,金属硬币的掺杂,如政府用铜部分取代黄金就很难防范。到了纸币,多印纸币就更成了拥有发钞权的人的牟利手段。而到了电子货币时代,伪造货币更加容易,只要在电脑里敲几个数字货币就伪造出来了。

但我们是否需要回到早期的货币上去呢?比如很多人看好黄金就是这种心理,我的回答是不可能。现代商业的发展使货币技术的进步,早已把原始货币拋到了后面,它们都不再适用于现代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除非文明发生后退,虽然它们仍然可以在不同层次一定程度地存在。

现在让我们看看用得最多的虚拟货币,即电子化的法币,虽然存在容易伪造的问题,各国政府也一直在不断伪造,但是它对于全球化和互联网化的时代发展确实发挥了巨大作用。它的高效使即使存在易伪造性这样的缺点也无法阻挡。

但是90年代出现的经济危机,使政府在出现危机时往往首先想到增发货币。与纸币时代不同,在虚拟货币时代,这种增发的量往往是无法控制的。很多人尝试在虚拟货币领域如何来保证自己的财产不受这种伪造的影响。

中本聪之前很多人尝试过不同的虚拟货币,但是大多都失败了。2008年的10月,比特币上线了,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虚拟货币,它拥有现有虚拟货币的一切好处,它的数量是固定的,通过全球一本公开账本的技术,防止伪造比特币的发生。作为一个试验,比特币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快六年,它的价值长期看在不断提升,各类应用比特币的方式正在全球各地开花。

比特币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如果编号,我认为属于货币4.1,作为一个试验,我不敢说比特币一定会成功,但是类似比特币这类的虚拟货币比虚拟法币能更好地保障拥有者的财产,使拥有者有更大的自由去处置自己的财产。这些都是现代商业发展所需要的。

以后将会有更成功的虚拟货币4.2、4.3、甚至5.0来取代比特币。我粗略猜测,4.2后的4代货币将是对于电子货币各种问题缺点的改进,但是5代货币将是更加自由的形式,也许是一种无形的可控载体。人们可以自由的订立协议交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人们一直向往更多的财富和更多的自由。当他们掌握了一个更好的工具后,就不会放弃,除非出现了比它更好的。

2014/7/16

文章转自:铅笔经济研究社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