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上海9校举行综合评价校测面试,专家:挖掘学生特定专业潜力 (Read 122 times)

member
Activity: 64
Merit: 10
【编者按】

6月29日,上海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校测面试全部结束。

高考综合评价改革意义何在?高校在校测面试中如何保证公正公开、遴选良才?华东理工大学校测面试专家以学校面试形式为切入点,撰文详述改革传递的导向。全文如下:

6月28日、29日,上海9所高校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校测面试有序进行。

在笔者看来,评价的标准和方式,是教育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从传统的模式来看,高考过程中的考试与招生是相对分离的,而“综合评价”作为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与趋势导向,传递着清晰的素质教育导向,对高校人才选拔和教育公平等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主要特点体现为:将传统高招模式下单一的高考成绩评价录取模式,拓展为高考成绩(60℅)、校测面试成绩(30℅)、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10℅)组成的多元录取模式。笔者结合多年自主招生的经验和参与综合评价工作的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对高校“综合评价”改革的认知与理解。

一、高考综合评价改革具有重大意义

“综合评价”的本质内涵在于,要根据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和学校招生需求的独特性,来构建符合新时期下多元化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校招生评价体系。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逐步改善“一考定终身”的局限性。“综合评价”的目的是要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即对人的培养是全方位的,应包括价值理念、道德情操、综合素质等,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考试分数;二是逐步完善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匹配。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来看,每个层次的高等学校都应该有不同的培养方式、学术标准、质量要求、入学条件,而“综合评价”恰恰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三是促进高校自主选拔人才的能力。“综合评价”录取在以考生高考成绩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在适当范围内,通过专家的面试,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专业兴趣、人文素养等综合素质,有助于学校选拔到符合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学生。这对学校的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都有帮助。

二、制度设计是高考改革的先行保障

华东理工大学作为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高校,要严格执行教育部、上海市相关文件精神,认真贯彻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各项要求,加强招生录取信息公开,自觉接受社会及舆论监督。在此基础上,需要着重考虑和规划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在试点实践中,各高校也不遗余力地为此努力着:

一是要严格落实,保证公开公平公正。在招生过程中,要加强材料初审和测试安排的管理,“综合评价”录取过程中务必遵循招生简章公开、选拔方法公平、参与人员保密、全程录像监控、录取结果公示等原则,及时面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确保“试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开展。

二是要科学严谨,保证选拔的有效性。一方面,面试专家组成员知识结构、创新能力、国际视野、进取精神等都要走在学科前沿领域,既要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也要有良好的一线教学经验,具有独立评价打分的能力。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物理或化学”科目组的面试专家由理工科领域5名专家随机抽签组成,而“不限”科目组的面试专家则由经济、管理、人文等领域专家组成,专家根据考生的回答进行各自独立打分,对组内每位考生排序,然后合计每位考生的面试成绩。另一方面,面试内容以考核学生的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和综合素质为主。也就是说,面试的问题不再聚焦于课本知识的简单记忆,而是要通过问答的方式,观察学生的学科视野、价值取向和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三是要结合实际,体现学校的特色需求。不同的高校与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也应体现一定的差异,在实际的选拔过程中主要体现为挖掘某些学生在特定专业方向的潜力,在满足基本条件的要求下,适当增强选拔学生与特色专业的匹配性。

(作者系华东理工大学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校测面试相关专家)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