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一群“95后”的洱海治污报告 (Read 147 times)

member
Activity: 101
Merit: 10
July 19, 2017, 11:48:52 PM
#2
治污的人都该点赞的,环境的向好是他们的功劳。
hero member
Activity: 700
Merit: 500
July 19, 2017, 10:52:36 PM
#1
一群“95后”的洱海治污报告:当生态撞上生活


在许巍的歌中有那么一句——“我爱蓝色的洱海,散落着点点白帆”。洱海,就是大理的“母亲”。
今年以来,大理州大力实施以流域“两违”整治、村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减量、节水治水生态修复、截污治污工程提速、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全民保护洱海为主要内容的洱海保护治理“七大行动”。
据云南网6月30日报道,洱海保护治理已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1至5月全湖水质综合类别均为Ⅱ类,这是10多年来第3次保持5月达Ⅱ类水质情况;6月全湖水质综合类别为Ⅲ类;6月透明度比2015年、2016年同期均高……
洱海越来越好了。在整个保护治理的过程中,生活在洱海边的人们似乎更有感触。他们将拥抱清澈水质带来的未来,却也亲身经历着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阵痛。
带着好奇,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2015级学生从7月9日开始,从大理古城出发,环洱海经过洱源县右所镇、大理市双廊镇、挖色镇、海东镇、大理镇、银桥镇,展开为期一周的暑期调研。澎湃新闻记者一路随行。

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2015级学生环洱海展开为期一周的暑期调研。摄/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环洱海经过洱源县右所镇、大理市双廊镇、挖色镇、海东镇、大理镇、银桥镇。制图/刘鲁苏
第一站:洱源县右所镇南天神村、后湖村
在“七大行动”中,洱源县和大理市走在了最前面。
其中,洱源县是洱海主要水源的流经区和产水区,永安江、罗时江、弥苴河均由北向南流经此地,归入洱海。
据人民网5月12日消息,洱源县在“七大行动”之“面源污染减量行动”中加快永安江、罗时江、弥苴河下段三条主要入湖河流两侧100米的生态隔离带建设。当时洱源县已完成永安江两侧50米范围内1200亩土地流转。
“是这样,说是河道两侧100米都不能种大蒜。”今年56岁的南天神村村民陈伯向学生们证实。
南天神村位于洱源县右所镇,当地村民曾以种大蒜为主要收入来源。眼下,河道边的田地今后种上特定的作物形成生态隔离带。这样一来,田地里的废水、化肥水不会直接排到河道里,而是经隔离带净化后再排进河道。
但治理保护难免和村民经济利益发生冲突。陈伯家有八分地要建成“生态隔离带”,他估计每年收入会减少三到四千元。
陈伯的邻居左阿姨则告诉学生们,虽然她家田地受到的影响也不大,但家里男人之前在双廊打工。眼下双廊的客栈餐馆都关了。

永安江由北向南归入洱海。摄/曹曦丹
南天神村的村民则告诉学生们,直线距离一公里外的后湖村其实受到了更大影响。那里分布着大片水域,犹如一个“生活在河道中”的村落。
今年40岁的村民杜明说,和南天神村部分村民因田地位于“河道边”而流转土地不同,后湖村的田地基本被用以发展湿地。
“我们村水多,田地低且水源密集,以前主要的经济收入就是这些水田。”杜明回忆,2014年当地政府向农民“租”水田,“因为湿地可以净化洱海水源。”
杜明感慨,水田本可以养鱼、种莲藕,近年还能发展海菜。“海菜这几年的收入是最好的。一是价值高,二是产量还可以,差不多一年一亩地收入一万元。刚好这几年海菜是新兴经济水产作物,在我们右所镇这一片发展还不错。你看我们这一片基本都是新房子,最近五年很少看到老房子。我们这靠海菜在三五年发家致富的人还是蛮多的。”
“但是以后难了。”杜明苦笑。
被问及发展湿地的效果,杜明认为湿地确实可以起到净化作用,提高水质。“但湿地越挖越多,活水源少,注入湿地后形不成有效水流。没有水流,水不动就变成死水,臭水。”杜明直言,“我们(指农民)生活在水边,我们知道水要流动,才会清。”
杜明的家其实就在永安江边上。“以前永安江的水可以直接喝,现在水发黑,还有味。”杜明告诉学生们,对于保护洱海本身,大部分村民还是接受的,只是大家希望还有人多为他们考虑未来的出路。
“以后环境好了,造福子孙后代,大家也开心。”

村民在水田中劳作。摄/曹昶
第二站:大理市双廊镇大建旁村
近年双廊镇以其独特的观海优势成为大理旅游的名片之一。据大理市人民政府门户网1月消息,四年来双廊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约98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86亿元,旅游从业人数超过5000人。
3月31日,大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即日起,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内暂停审批餐饮、客栈,并对现有餐饮、客栈服务业进行整治和规范。大理市政府还发布通告,要求自当日起10日内,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所有餐饮、客栈经营户一律自行暂停营业,接受核查。
现在走进双廊镇大建旁村,大路边上正有人铺设排污管子,小巷里则冷冷清清。

双廊镇大建旁村,大路边上正有人铺设排污管子,小巷里则冷冷清清。摄/龚蕾

大建旁村超市里的过期酒水。摄/林微
一路上,学生们碰见了来自四川的游客小严。“去年我也来过双廊,人很多,今年都没什么好玩的了。”小严说,“午饭没地方吃,更没地方住。”
有意思的是,经过一家客栈,一位本地白族女老板看到这么一群学生,还主动喊了句:“要住店不?”
来自广东的萧水,已在双廊经营了四年海景客栈。萧水告诉学生们从四月关停至今。
“我们(指客栈经营者)其实都处于谜一样的状态,不知道什么样算是核查合格,什么样可以尽早复业。”萧水一脸无奈,“如果说是为了洱海的保护,我们宁可牺牲这一年的最宝贵的时间,包括七八月份,旺季中的旺季。但有关复业的说法一直在变。”
“我想说,客栈是需要去污名化的。首先,我们不是黑户。”萧水透露,很多证件需要年检与复核。“证照齐全的客栈”的数字也一直在变化,多的时候或许接近200家,少的时候整个双廊只有2家。
“第二,官方认为客栈污染是这么多年 ‘增长最快’的洱海污染源,这是成立的,但这不等于我们客栈就是洱海污染的主要来源。”萧水举出2015年《新闻联播》的报道数据:洱海污染40%来自禽畜粪便,35%来自生活垃圾,20%来自农业,5%是其它污染。“客栈既可以归为生活污水,也可以归类为其他,不管归到哪一类,都不是洱海污染主要的污染源。”

双廊镇随处可见的环保宣传标语,不少还附上客栈名字。摄/翟梦丽
在萧水看来,很多客栈业主不仅是投资商,更是像他这样的因为不喜欢城市的雾霾、交通、治安、职场而来到大理的人,也有一点所谓的“小情怀”,希望能以一家美丽的小客栈安身立命。
“实际上我们确实把情感和生活浸透在里面的。我们不像投资者,认为失败是一个正常投资应该承担的风险,我们这批人不是。”

俯瞰双廊客栈,颇有“人去楼空”之感。摄/龚蕾
第三站:大理市大理镇才村
海岭湾客栈、老船长客栈、海天一客栈......在大理镇才村路口的两电线杆上,十多个客栈的指标牌齐齐指向洱海。
近年来,凭借3公里长的唯美海岸线和距离大理古城不到10公里的地理位置,才村迅速发展为大理的旅游重地。据《人民日报》2016年8月报道,才村每年涌入70万游客,客栈数量更是从40多家猛增到170家。
而在此番“七大行动”中,才村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停在村里各个角落的旅游观光车甚至落满树叶和灰尘。

从才村看去,洱海仿佛飘着一层“绿漆”。摄/蔡欢
在才村码头,一行学生发现了三位坐在码头边上百无聊赖的中年男子。
他们都是当地人。年纪最小的赵三说,现在村里的客栈都关停了。
“以前暑假期间客栈 ‘一房难求’。现在到暑假了,也是 ‘一房难求’。”赵三自己家就开着客栈,眼下客栈开不成,三层高的房子只能用来自己住。
而从赵三家的落地窗往外看是一片满目绿色的田地。据才村村委会2014年公开资料,才村有耕地3100.32亩,农民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近年土地肥力越来越差,为了提高产量,村民多少都使用了化肥。这些化肥亦是洱海污染的“凶手”。
对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村民也不是没看在眼里。特别在几天前,儿子带着赵三去了趟昆明。“我不想洱海变成滇池那样。”

才村洱海沿岸蓝藻密集。摄/刘苏仪
此前,才村的800多口水井因央视财经今年5月的调查颇受关注。这些井要按照七大行动中“节水治水”的要求在五月底前被填掉,村民改用自来水。
这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自来水每吨三块多,对于习惯免费打井的村民可谓一笔不小的开销。
另一方面,曾经村民敢直饮洱海水,但他们现在对抽自洱海水的自来水“很不放心”。

才村的水井。摄/袁麦青
第四站:大理市银桥镇下波淜村
下波淜村的吴大今年到了知命之年,他从八九岁开始打鱼,是地道的白族渔民。
今年初,大理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2017年洱海全湖封湖禁渔的通告。通告称从2017年1月25日上午8时开始实行全年封湖禁渔;开海时间根据洱海生态系统恢复情况及第三方跟踪监测情况确定,具体时间以市人民政府公告为准。这让吴大心里有些忐忑。
“通常每年有四五个月的开海期,前几年甚至有半年的开海期。”吴大回忆,好的时候,打鱼能为他的六口之家带来一年十万的收入。“但今年春节(1月底)以后我就没再打过鱼,家里收入也少了。”

下波淜村地处大丽路以东、洱海西岸。摄/刘鲁苏
不过,通告第四项也提及“封湖禁渔期间设立银鱼可控性捕捞期,对银鱼实行专业化捕捞。”7月6日,吴大终于盼到了办理银鱼特许捕捞证的通知,立即带上《渔业捕捞许可证》赶早去办。这本墨绿色的《渔业捕捞许可证》是吴大的宝贝,他小心翼翼地从柜子里拿出来,翻给学生们看。
“这个证一年检审一次,合格盖章,就获得了次年的捕鱼许可。往年都是五月送检,但今年还没通知我们送检,也就是我们还没获得2018年的打鱼许可。如果只有证,没有审核盖章,我们明年也没有打鱼资格。”吴大说,若要办理银鱼特许捕捞证,盖了章的《渔业捕捞许可证》可是一大前提。
“现在也就是说,我可以捕鱼,但只可以捕银鱼。”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捕、能捕多久,吴大还没有得到确切消息。
对于现在风风火火的洱海保护行动,吴大说:“应该说,洱海的水确实变差了,但不是这几年,而是近十几年都差。我们还是支持保护洱海的。”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