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对关刚律师关于ASICBOOST专利问题采访的解读 (Read 327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448
Merit: 250
都是利益惹出来的事情,比特币本身就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现在越来越复杂,感觉整体性质变了。比特币属于每个人的。毋庸置疑。
member
Activity: 112
Merit: 10
从进入4月份以来,ASICBOOST专利问题在比特币行业社区受到不断关注。近日,一家美国律师事务所发布的一份“关于ASICBOOST专利维权的一封公开信”(以下简称为公开信)再次把该专利事件升级。今日,比特币行业媒体巴比特对北京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关刚律师,就ASICBOOST专利问题进行了采访。

关刚律师对于“关于ASICBOOST专利维权的一封公开信”中所提到的专利侵权等问题,以法律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对关刚律师的采访稿,以及对“专利公开信”内容的解读。

“关于ASICBOOST专利维权的一封公开信”主要传达的内容是对某些比特币企业使用ASICBOOST专利行为的指控和谴责,并表示要求已经涉嫌侵权的公司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在公开信当中,该美国律师事务所向公众传递了两个消息:

第一, ASICBOOST专利权已经明确;

第二, ASICBOOST专利已经被涉嫌非法使用;

在采访中,关刚律师表示,在专利纠纷解决机制中,专利侵权警告的实质是当事人除了通过行政程序或司法程序维护权利这两个途径之外,当事人通过协商解决纠纷的机制的一部分。既然是一种协商解决纠纷的方式,发送侵权警告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方式,合法地维护权利,而不得滥用侵权警告的方式实施不正当的行为,损害业内其他竞争者的合法权益,阻碍竞争。

也就是说,专利侵权的问题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解决,第一个是司法程序,第二个是双方的私下协商。而在侵权问题没有100%定论的情况下,在双方没有沟通协商的情况下,一方单方面向公众发表关于侵权申明,可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对此公开信所描述的ASICBOOST专利和企业的侵权行为,关刚律师表示,公开信存在有待商榷的问题:

第一, 该公开信所谓的“专利维权”的权利基础并不存在。根据公开信的内容,维权人并未真正拥有合法有效的专利权。

第二, 该公开信不满足侵权警告应该满足的“内容应该具体确定”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侵权警告行为,该公开信有关侵权嫌疑的内容含糊不清,缺乏对基本的侵权事实的说明。

第三, 该公开信在警告的对象、方式上不当,可能存在违法警告、损害行业内其他竞争者合法权益的可能性。

我们可以简单的从三个方面来解读这几个问题:

第一,“公开信”内容当中写到,ASICBOOST技术发明人在2013年获得了ASICBOOST专利优先权,并在2015年发布了专利内容。因此,在法律上严格来说,ASICBOOST发明人并没有掌握该项专利。目前没有一个公司或个人在法律上持有该项专利。

第二,公开信提出对敦促涉嫌非法侵权的矿机芯片制造商、矿机制造商、销售代理商尊重专利方的合法权益,立即停止一切涉嫌故意侵权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行为。如果,ASICBOOST的专利权已经在法律上明文界定,比特币企业就不能使用该专利从事生产和销售,除非获得专利权持有公司或个人的授权。

首先,因为专利权并不明确,不属于任何公司或者个人,也就是说此技术是公开透明的,可以被任何个人或者公司使用。其次,“公开信”多次使用某些、有些企业,并没有具体的企业名称。因此,我们大概推测,指控方并没有掌握完全有说服力的证据,存在主观臆断的行为。最后,“公开信”提到的ASICBOOST技术,并没有详细说明该技术的用处、用途;没有提出侵权方在具体的技术手段上,以怎样的方式侵权。明确了这些,才有利于双方的协商沟通。

第三,“公开信”存在过激行为,比如措辞用语、警告对象。这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也有可能会扰乱行业社区,引起不必要的猜疑、语言攻击、舆论方向引导。

警告方有意的通过公开场所(社区)、媒体等渠道,向公众发表侵权说明,而不是有针对性的对潜在或者有证据证明的确存在侵权的企业表示谴责,就有可能存在违法警告行为,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也变相成为了对企业的侵权,损害了企业的品牌。

从2013年申请到2015年ASICBOOST专利内容的发布,再到今天,四年的时间,没有一家企业或者是个人拥有ASICBOOST专利的持有权。我们需要考虑一下到底是为什么:

第一,ASICBOOST技术是由一个人发明,还是由一群人发明,是公司研究的产物,还是个人,在ASICBOOST专利上有没有存在较大的争端,到底有多少人正在申请ASICBOOST专利,到底该属于谁,这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第二,ASICBOOST技术本身有没有存在缺陷,比如说是不是与之前某一项技术重合度很高,或者是由哪一方面演变出来的,专利局在审核当中不可能随便给ASICBOOST定义,正是由于ASICBOOST属于新技术领域,因此也加大了审核的难度。在这一点上,关刚律师表示,发明是否满足专利法对于创造性的高度要求的问题,在这个领域,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技术人员对软件系统进行各种各样的优化,但其中真正做出具有独创性、符合专利法对于创造性高度要求的改进是很困难的。

第三,如果有个人或者是企业在ASICBOOST技术没有成为专利的情况下,对ASICBOOST技术做出了改良、演变等,从而导致ASICBOOST技术成为另外一种产物,我们考虑赋予谁最初的专利权。目前来讲,世界上存在太多的专利,每天都在发生专利权的纠纷,有些企业可能会因为专利侵权而导致自身业务模式遭受致命的打击,所以我们在考虑专利权问题的时候,也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问题,到底是把纠纷追溯到底,还是首先执行知识产权的共享,对于新行业来说,这是个很重要的,率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能形成专利的技术或者是产品,都是经过大量的经验和实验过程的积累。所以,在专利权越来越重要的当今社会,也衍生出了很多职业从事专利有关的行业企业,有些是有利的,但有些是不负责任的利用明文的法律定而牟利的企业,正如关刚律师所提到的,“专利蟑螂”。它指的是,在实践中,有的企业或个人本身并不进行创新,也不真正实施专利技术用于生产活动,而是利用社会鼓励创新的法律体制、专利侵权案件应诉成本高、企业的时间成本、市场等因素,滥用专利权,甚至一些仅仅是未授权的专利申请,进行专利讹诈,谋取不正当利益。因此,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对于专利权的审核上,权力机构必须步步谨慎,肩负责任。

最后,我们回到“关于ASICBOOST专利维权的一封公开信”的内容上,对此,我们需要对以下几个问题仔细深入的考虑。

第一, 为什么“公开信”对企业的指控,没有公布具体的企业名称?

这是完全具有质疑性质的问题。为什么“公开信”没有公开企业名称,只是提到某些矿业公司,芯片制造公司等。比特币行业,目前来看是个很小的圈子,在技术和运营模式的创新下,很可能出现充分竞争,并出现垄断的现象。我们都很清楚,互联网行业是垄断性质的代表,排名第一的企业要比排名第二的企业舒服的太多,基于互联网的比特币行业也一样,极其容易形成垄断效应。因此,在“公开信”当中所指的某些、有些,其实根本不用提具体的公司企业名称,对于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参与者投资者来讲,都能猜出一二。因此,对某些企业的指控,这个“某些”用的是别有用心,避免了指控方与被指控方的正面对立。

第二,“公开信”的指控方到底是谁?

美国律师事务所发表的声明,仅仅是从委托方的角度出发的,那么到底谁是真正的指控方?我们假设这几种情况。首先,可能是竞争对手。比特币矿业的市场份额几乎已经成为定局,在外界来看,这个生态是所有企业都想涉及的领域,因为利润的客观,模式的粗暴,相信所有的生意人都不会抗拒。因此,矿业内部的竞争可能导致这封“公开信”的出现,有些公司可能在预谋着重新划分市场蛋糕。

其次,比特币的发展路线陷入瓶颈。行业内现在已经开始站队,对比特币的发展有不同的看法,并对此表现出了极其“热闹”的争论,争论背后隐藏的是对权利和利益的争夺。所以,不排除是已经站队的个人或者是企业,对不同立场的个人或者是企业的反对行为。因此,指控方匿名,其实是在保护自己被社区扣上“打黑枪”的帽子,这毕竟不是太英明。如果是这种原因,那么双方阵营会不会陷入持久的公关战,还真不好说。

最后,“公开信”在一定的程度上没有具备法律效应,直接以新闻的形式向公众传播,而“公开信”没有提出名称,很可能是在规避将来出现的争论,因为这个“公开信”的指控到底有没有作用,会不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责任,是不清楚的。

第三,“公开信”的性质到底是维权还是威胁?

如果是被指控方真实存在侵权行为,指控方是完全有必要第一时间采取维权行动的,不管是发布公开信也好,直接发律师函也好,或者是私下协商也好,真实目的就在于两个方面。第一,如果指控方与被指控方存在竞争关系,比如说指控方也是矿业、芯片公司,那么可能就会要求立刻停止使用该专利技术。第二,如果不存在正面竞争,那么维权的目的在于,要么得到专利授权,要么给专利使用费并且也要得到专利授权。如果被指控方没有存在侵权行为,“公开信”在没有充分协商与沟通的情况下,直接委托律师事务所,向公众发表谴责的维权声明,后续也没有找具体公司或者个人等被指控方,进行谈判的想法和行为,很明显,“公开信”可能就是一种公关施压的威胁。

第四, 公众看到“公开信”应该怎么办?

舆论是互联网社会的双刃剑,容易产生跟风效应,在有足够多的覆盖面和曝光量的情况下,事情也会越来越“真实”。反而,受到舆论引导的并不是与之相关的企业、个人从业者,而是大量的事不关己的吃瓜群众。比特币行业的生态建设,现在不尽完善,甚至是相当的脆弱。所以,行业社区应该保持公正、客观的角度去分析和评判,本来就存在争议的比特币行业,如果不断出现内讧、争斗,最后被抹黑的是你的职业,你信赖的投资品,甚至是声誉。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