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与imToken钱包创办人何斌谈中国区块链市场 (Read 131 times)

newbie
Activity: 2
Merit: 0
好像很利害的大人物!!!
member
Activity: 255
Merit: 10
涨姿势了,imtoken是何斌造的啊。
member
Activity: 154
Merit: 11
钱包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之间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尤其近年交易所被骇和安全漏洞等问题频生,令大部份的人开始习惯把币从交易所撤回自己的钱包,所以钱包的安全性与便利性成了币圈的重要话题。

加密币钱包在早期几乎被外国品牌垄断,介面全部都以英文为主,这对于习惯使用中文介面的人来说还是有点隔阂,所以imToken的出现在中国很快得到很大支持,而且它针对以太坊ERC-20代币的支持比较全面,在以太坊与ICO崛起的同时,也令imToken的使用人数大为激增。

区块客很幸运能到杭州亲访imToken办公室,与创办人何斌(Ben He)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中国加密币市场状况与imToken团队在营运上的多种经历。

1.经营加密货币最关键的技术是什么?在营运上需要克服为何?

imToken一开始定位就是一个去中心化的钱包,不像一般交易所或者Coinbase这种中心化的服务,所以安全的同时,用户使用习惯是一个最大挑战,因为目前他们比较习惯像微信和支付宝等形式的用法,都是平台方在管理,万一帐号出现什么问题,甚至是遗失了,平台方可以为他们进行恢复等作业。

但去中心化钱包就不能够这样做,这就是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目前用户主要遇上的问题是「丢」跟「盗」,这些都跟技术无关,很多人在使用钱包时自己会因安全意识不够,不小心删除或将手机丢失,或者备份资料没好好保存导致外泄而有所损失;丢失的状况比较少,因为钱包引导备份的机制确实做得很足够,一般出现是被盗是比较常见,很多用户把备份资料单纯截图然后放到云端或者寄到电子邮件保存,这些途径一旦被黑客入侵就很容易被盗。

可是我们普通用户的数量占大多数,要让他们要认识这种新事物,新技术,新产品的过程和时间会比较长。最好的方法是教育用户,所有的帐户跟私钥都是他们掌控的,没有人能帮他们保管,同时也没人能从他们手上把他们的资产拿走。

我们将推出的imToken 2.0也是要提升安全措施,像是私钥托管这类服务,但实质措施还在构思中,而3.0就对针对这方面增加一些方案,包括私钥的恢复机制,还有冷储存方案,这有点像资产托管的概念,希望从这些新功能,新措施可以有效帮助用户减低丢失钱包的风险。

 

2.如何看待目前中国政府暂停ICO和关闭交易所一事?对imToken有影响吗?

中国政府今次的行动也是意料中事,影响比较大的当然是交易所和一些透过ICO募集的团队,但对我们钱包的影响就比较少,因为我们服务定位单纯是钱包,不是人民币与代币交易,也不是ICO募资的本体,所以我们还可以继续在国内营运。

而影响比较大的,是大陆让交易所关闭后,有大量新用户拥入,这些用户很多都没使用过钱包,导致我前面提到用户在使用钱包时所遇到的问题增多,反而加重了我们客服的压力,但让更多用户习惯使用钱包也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令他们知道交易所会有关闭的风险,使用钱包保管资产才是比较可靠的方式。


imToken位于杭州的开发人员办公室。
3. imToken未来有可能提供非中国区的ICO服务吗?

其实imToken已经不仅有服务中国用户,我们国际用户从刚开始的4%到现在差不多超过20%,当中包括台湾,香港及欧美,甚至连非洲的用户也有,这些地区都不是我们主动去推广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不同地区用户需求的差异,所以未来会推出「中国版」和「国际版」imToken。

imToken 2.0主要目标就是要面向国际用户的优化升级,2.0之后也会分开两个版本,一个是服务大陆用户,一个是给国际用户使用,两个版本背后的伺服器也会分开,以配合不同国家的需求,初步会支援大概10种语言,而第一种会是繁体中文,目标明年大概会支援到50种左右,尽量让imToken更本地化,让更多用户能使用。

而国际版预计也会继续支援用户投资ICO,目前钱包除了官方预设支援的币以外,只要使用以太坊ERC-20规格,imToken也能支援,包括显示数量,接收和传送都可以。

 

4.公司未来将迁移至新加坡是否有什么战略布局上的考量?

为了配合国际版的发展,我们未来的总部会设在新加坡,杭州的办公室会继续保留,以支持大陆市场。最终imToken中国版与国际版的发展方向会渐渐不同,中国版会配合国内政策和用户的使用习惯,国际版也会建立一个独立的团队来营运。

imToken也没有在进行大型行销,目前用户增长都是自然增加,所以我们都集中资源在产品开发和改善,我们也希望透过这个机会,针对不同地区的使用者习惯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服务更广的用户群。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