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InK会成为下一个Qtum吗? (Read 167 times)

newbie
Activity: 56
Merit: 0
December 23, 2017, 07:35:01 PM
#10
这也是一个国人的项目吧
newbie
Activity: 83
Merit: 0
December 23, 2017, 11:20:10 AM
#9
同问在哪个交易所?
newbie
Activity: 43
Merit: 0
December 23, 2017, 07:27:54 AM
#8
下一个什么什么,不是那么好称为得!
full member
Activity: 126
Merit: 100
December 23, 2017, 07:19:18 AM
#7
这玩笑开的有点大把, 一个跟一个差那么多
member
Activity: 206
Merit: 13
www.cd3d.app
December 23, 2017, 04:31:31 AM
#6
有点不太可能,量子毕竟团队后台强硬。
newbie
Activity: 56
Merit: 0
December 23, 2017, 04:27:28 AM
#5
在那个交易所啊?
member
Activity: 182
Merit: 10
December 23, 2017, 04:08:26 AM
#4
当初一犹豫就错过了墨水,唉希望再找到一个类似墨水的项目吧,或者会入点墨水。
newbie
Activity: 56
Merit: 0
December 23, 2017, 02:56:19 AM
#3
听着好像蛮好。
full member
Activity: 251
Merit: 103
Borderless for the People, Frictionless for the Ba
December 23, 2017, 02:47:59 AM
#2
ink是墨水吧,厉害的,非常不错
full member
Activity: 212
Merit: 100
December 23, 2017, 02:43:12 AM
#1
记者:铅笔盒
比特币和以太坊token代表了目前为止区块链第一代和第二代的集大成者。比特币开创了整个区块链的初识世界,以太坊通过智能合约升华了比特币的世界,让区块链进入了智能合约时代。这也是目前区块链领域市值最高两个代表项目。

不过,比特币和以太坊依然有不足的地方,比如比特币和以太坊都存在交易费用高、确认时间长、扩展性差的问题。比特币社区因此产生分裂,硬分叉成为常态;近几天一个简单加密猫游戏(crypokitties)就让以太坊网络拥堵不堪,这些都凸显了两个区块链目前大佬面临的困境。

而量子链通过结合比特币和以太坊优点,试图解决目前区块链系统的缺陷。量子链有基于UTXO的智能合约,实现比特币和以太坊兼容,有PoS共识机制,同时还通过Oracle和Data Feeds实现与现实商业世界的连接。

截至2017年10月23日,Qtum全球市值排名跃居第13名,有超过10亿USD估值,量子链一直致力于开拓比特币和以太坊以外的第三种生态系统,在量子链的区块链系统上,搭建各种去中心化应用,把金融、供应链、游戏、社交、物联网等行业都卷入进来。

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发展迅速,而内容领域也同样具有巨大空间,仅全球内容分发的市场规模可达到620多亿美元。内容领域的区块链项目之前也有不少,如Ink、Steem、Po.et、YOYOW、Alis、Primas等。

其中Ink有自己更宏大的图景,它从墨链演化过来的,它不是单纯做一个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内容应用,它试图构建一个全球的创意行业新生态体系,而解决方案是通过它独创的区块链生态解决方案。

那么,Ink会成为文化创意领域的Qtum吗?


Ink与Qtum在区块链世界的探索

Qtum和Ink都是比较早期布局区块链的项目。

继2009年比特币和2015年以太坊诞生之后,量子链于2016年首次公开亮相,成为全球第三个大型区块链平台;同年9月,Qtum代表中国区块链团队,获得第二届全球区块链峰会最佳创意奖。从此量子链名声大噪,受到普遍关注,并被寄予厚望。

Qtum于2017年3月份开始公开售卖,在今年区块链行业爆发前就已经着手布局,在区块链生态体系中占据一定的先行者位置。

Ink的早期团队是从2016年开始探索区块链,比singularDTV布局都早,一开始做过区块链版权生态服务平台Ziggurat.cn,后来推出墨链。

Qtum和Ink都试图做一个生态。Qtum试图开发出兼容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全新生态系统,能够成为区块链世界和现实世界商业应用之间的桥梁。

Ink团队经历过这么多探索和起伏,最终找到了更适合落地和发展的新方向,Ink显然不仅仅考虑区块链的技术逻辑,也考虑了现实商业的落地逻辑。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整体架构的设计,如果是单纯联盟链,或单纯基于公链发展token经济体系,都可能并不能释放出多大的威力,但它通过跨链协议把主权联盟链、基于Qtum的token体系、资产token化交易等融合在一起,在符合监管的条件下,在能够商业落地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区块链的要素,包括了联盟链、token经济等融合在一起。

Ink通过自己的整个架构设计,把区块链与内容产业实际要解决的问题结合在一起,为内容产业提供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从内容确权到内容发行、内容交易等体系结合起来,最终目标是要打造一个结构紧密容易落地的良性循环的内容生态体系。

如果Ink的探索成功,有两个值得区块链行业的从业者和投资人关注。一是给其他的区块链项目启示,复合性的渐进式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对于解决现实商业问题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区块链的投资人来说,在区块链的发展阶段过程中,不仅仅有比特币、以太坊这样的区块公链,还有类似于Ink这样的区块链复合模式的落地探索。

Ink不仅在布局和生态探索上,而且在技术探索、团队及发展潜力上,都很容易让人想到Qtum。

首先,Qtum也有类似的技术探索,融贯已有协议的优点,为我所用,继而创新。Qtum在技术上有比较强大的开发团队,兼容比特币改进协议的UTXO交易模型和以太坊EVM,充分学习了比特币和以太坊的各自优点,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并且在合规性方面也试图找到符合不同行业的监管需求。

Ink的联盟链也使用了超级账本项目的规范和标准,也充分利用Qtum公链来建立IP资产交易平台和token经济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创造出数字证书机制、账户体系、转移集等概念,以及跨链互通的协议。这些都是创新的尝试。

其次,Qtum和Ink在为了连接现实商业世界,都做了自己的机制设计。两者的协议设计都有比较大的落地考量。Qtum注重实际的商业场景落地,Qtum更侧重于智能合约的可拓展性以及移动端策略,这样一来,金融、体育、物联网等传统互联网可以更好地使用区块链技术,让现实商业世界的数据能够通过区块链的真实、不可逆和智能合约等实现更好的商业价值,同时也可以满足监管要求。

Ink为了让内容产业的区块链落地,从大的架构层面,设计了主权联盟链、基于公链的IP资产交易平台和token经济体系以及跨链协议,都是为了能够实现真正的商业落地。从小的技术层面,比如主权联盟链的数字证书机制,主要是用于识别身份和权限控制,给对应成员实体签发身份证书,控制实体对资源的访问权限。又比如Ink账户体系,可以管理数字资产,可以跟联盟链直接交互,还有独创的跨链协议能够让联盟链和公链之间互通,这些设计既兼顾技术特性又考量了现实商业场景。这样的探索让它们的区块链不是飘在上面,而是在不同的阶段找到不同的发展道路。不能说光有区块链,其他的都不考虑。就像当年红军一样,要赢得上海北京,不是说马上就去攻占上海和北京,而是要有耐心,先在井冈山有根据地,要过草地,要经历各种探索和努力,最终图大业。

再次,在团队和治理机构上,双方也有类似的影子。量子链创始人帅初也是非常年轻,毕业于Draper大学和中科院,博士期间就对区块链技术开发有研究。

量子链组建了国际化的团队,像Neil Mahi和Jordan Earls都是区块链开发经验丰富的大咖。顾问团队也包括了资深投资人Jeffery Wernick等业内知名大咖。量子链的基金会设立在新加坡,它设有技术开发团队,市场公关部门以及财务审计等,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治理结构。

与Qtum架构类似,Ink在新加坡设立了非营利性基金 INK LABS FOUNDATION LTD,负责维持Ink社区运营和所筹资金的管理。它包括基金会理事会和理事会工作组。工作组分成了技术指导工作组,主要负责技术研发;投资工作组,负责IP投资;风控工作组,负责法律和金融事务;运营工作组,负责品牌影响力提升。

Ink团队核心的联合创始人是唐凌,纸贵科技创始人,也是墨链发起人,在版权领域,IP孵化和发行领域都有较为丰富的经验,也是区块链早期参与者,对探索区块链在内容领域等的发展感兴趣。

Ink的核心团队也是阵容强大国际化的团队。 除了唐凌是核心发起人之外,还有来自英国、欧洲、日本的发起人。英国发起人是Ismail Malik,是欧洲顶尖的区块链专家,参与管理过4个区块链项目,在商业化运作上经验丰富。欧洲联合发起人是Walter Komarek,他是马其他最大的通讯公司Forbesfone的CEO,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投资上很有经验。日本发起人月川雄是日本早期比特币投资人,为日本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提供长期顾问服务。

核心开发者方面,也是国际化的团队,包括了陈昌、王昊、郜振峰、Frankwang、Alexey Kalina、 PaulSokolov、Alexandr Dorozhkin等人。其中陈昌毕业于清华大学,是超级账本(Hyperledger)开源项目核心开发者,在区块链底层研发和应用方面有丰富经验。王昊也是清华大学毕业,曾获得区块链开发大赛冠军,有多项发明专利。郜振峰曾参与编写“区域医疗联盟链”项目并获一等奖,也发表过多篇论文。Frank Wang 是StentorTechnology 创始人,在谷歌等公司有工作经历,在分布式计算和数据库技术方面有自己的专长。Alexey Kalina 是全栈工程师,对以太坊智能合约开发有经验,参与过区块链通讯协议、浏览设计与开发等。Paul Sokolov曾参与开发Changelley 、Guarda等,从履历上看非常丰富。Alexandr Dorazhkin 也曾经开发过加密货币等RPC协议等。

从历史履历看,团队的技术实力较强,大多是经验很丰富的区块链技术从业者。 另外,投资人和顾问团队包括了阎焱、沈波、帅初、薛蛮子、段新星等业内知名大咖。

总的来说,Ink和Qtum都具有布局较早、生态体系愿景、有独特技术等特点,都对用区块链技术连接现实社会的商业世界有极浓厚的兴趣。之前有句话说,软件在吞噬世界,现在来到了区块链吞噬世界的时代。Ink目前估值是4000多万美元,全球市值排名68,Qtum市值超过10亿USD,就它们未来要改造的领域来说,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拓展,如果能够实现它们的构想,未来会有很大的估值空间。

当然,从市场表现来看,Qtum也为INK起到了优秀的示范作用。

QTUM售卖至今,币值已由7月的5.46USD涨至如今的14,8169USD。截止至2017年10月23日,Qtum全球市值排名跃居第13名。
从公开上线到现在短短几个星期,INK的进步有目共睹。依照如今的发展形势,Ink的未来价值有望冲击全球市值排名前二十,值得期待。


Ink生态体系的落地

之前提到Ink的三驾马车区块链体系,包括了主权联盟链、文化资产交易平台和基于公链的token经济体系、跨链交互协议。这些宏大的构想从2017年底2018年初开始陆续落地上线。2017年12月到2018年2月,Ink将陆续推出内容去中心化应用开发开放平台、Ink钱包、IP资产交易所等。其中,除在中国落地纸贵联盟链外,Ink联盟链也将在英国伦敦落地,目前正在跟日本、韩国、中国和英国的优质IP合作推进中。

随着联盟链的展开,积累了有价值的IP资产,紧接着发布IP资产交易体系,2018年上半年开始测试文化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同时Ink的主权联盟链和Qtum首次进行跨链价值和数据的互联。

一旦生态体系起来,后续体系价值就能展现出来,它有机会成为链接整个内容行业的底层架构, 期待像Ink这样项目能在内容产业给未来塑造出更多可能性,让内容产业生态能够自发展起来,而不是依赖互联网巨头的传统流量!让创作者和读者能够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更合理的收益!如果真做到了这一点,Ink有机会成为内容领域的Qtum!

这里便引入Qtum总裁帅初的话做为其中一种答案:

“Ink在Qtum搭建文化资产交易和Token经济体系,是基于量子链的领先技术和影响力。Ink也是Qtum上第一个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块链解决方案,两者将在商业布局和时间节点上高度契合,共同给世界文化行业带来历史性的变革。”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