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IPO审核实际否决率3成 新股业绩好于A股平均水平 (Read 116 times)

full member
Activity: 154
Merit: 100
IPO审核“严把关”的态势在持续,体现在时间的连续性和流程的连贯性。
权威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通过发行审核机制产生的实际否决率(包括终止审查和否决两种情形)接近三成,远高于发审会单环节否决率。实际的审结通过率约为72.95%。“萝卜”多了,“泥”也冲刷得越来越仔细了。
还有你们关心的所谓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今年以来新上市企业182家,一季报显示,新上市公司业绩其实总体好于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部分企业一季度业绩下滑或波动较大,主要是季节性因素以及行业周期或整体下行趋势的影响。根据一季度业绩来判断新上市企业业绩“变脸”,这个做法略显片面。
防“病从口入”效果明显
最权威、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5月12日,今年共审结首发企业244家,核准178家,否决22家,主动撤回44家。
据此统计,今年以来审结通过率约为72.95%,未通过率为27.05%。粗略好记点,就是“三七开”。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主动撤回的44家企业情况不一:
——安排现场检查的过程中,有11家企业申请撤回;
——在初审环节,初审会指出企业存在问题后,有6家企业主动申请撤回材料。
申请撤回的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因素,导致业绩下滑显著,这个情况占多数;
——会计核算的规范性方面存在问题,有些企业利用会计政策的调整、会计工具的变化来粉饰业绩;
——一些企业,自身面临诉讼等个案风险,也有企业涉及战略调整或股权调整。
其实,严把发审关口,严防“病从口入”,并非今年新事。这是一段时间以来一直贯彻的精神。
2016年6月以来,已有共计106家企业申请撤回并终止审查,且部分企业在现场检查压力和初审会提出问题后主动撤回,通过审核机制产生的实际否决率远高于发审会否决率。
由此也可以看出,证监会对发行审核质量把控,不仅仅体现在发审会这一个环节,而是全流程、全环节的。可谓全流程把控。
在控制审核质量方面,证监会有很多招数:
——比如企业申报之后,有抽签机制,进行执业情况检查;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