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区块链治理(OnChain Governance)与智能合约的新方向探讨 (Read 139 times)

newbie
Activity: 54
Merit: 0
技术性文章看着就是有味道,比其它有营养多了
sr. member
Activity: 711
Merit: 270

什么是链上治理?

链上治理协议使参与方可以决定区块链本身的发展方向。这里的参与方包括持有者,开发者,矿工等。链上治理与链下治理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默认选择性加入(opt-in)的,而后者默认是选择性退出(opt-out)的。在链上治理协议中,参与者需要采取行动才能参与治理过程。而链下治理中,大部分人可能并不知道也无法影响治理过程,一个比较著名的链下治理的例子就是比特币区块大小的争论。

常见的治理系统

比特币BIP信号系统

为最早的区块链治理系统,比特币BIP的组织架构比较松散,主要由Github上的一些开发者和社区成员组成。参与者提出一些对比特币升级的提案,矿工可以通过区块的额外信息表达支持或不支持某种升级。但矿工的所有行为都是非强制性的,当升级真正发生时,矿工仍可以选择仅支持旧的协议,而对新协议视而不见。比特币的这种治理方式并不是真正的意义的链上治理。

 



 

以太坊矿工投票治理

以太坊的矿工通过投票选择增加或减少gaslimit。gaslimit决定了一个区块上可以处理的智能合约数量,矿工可以投票选择增加或减少gaslimit。通过图表可以看出以太坊的gaslimit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些都由矿工投票决定。



 

dBFT共识机制的治理

很多区块链采用类似dBFT共识机制。dBFT共识机制通常有一定数量的记账节点,记账节点通常通过投票选举产生。其链上治理实际上就是选举出决定区块链演进方向的记账节点。相比与比特币的分布式网络,dBFT共识机制更加中心化。

以上几种治理方式的共同点就是都采用直接民主,即绝对的少数服从多数,没有额外的治理结构。

直接民主

直接民主的治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

•    在现在的大部分治理系统中,投票权仅掌握在代币持有者或是矿工手里;

•    持有币越多的富人或项目建立者(预挖矿)会有更大的权利;

•    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人真正会去投票;

•    可能产生贿赂,影响投票结果;

•    无论提案对整个生态是否有利,矿工总是倾向于自身利益最大化;

现有治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问题已经有不少研究,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相关概念。如果把区块链看做一个公共资源,每个区块只能处理一定数量的交易,所以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大部分的币的持有者肯定希望尽量降低交易手续费,如果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治理,使得手续费不断降低,矿工的收益就会受到影响,最后导致矿工退出网络,因为手续费收益不足以支撑挖矿成本。



选民冷漠

以太坊中实际参与投票的选民比例极低。比如著名的以太坊DAO分叉,实际参与的选民只占很小一部分(约10%),而且在参与者中有一个选民占了所有选票中的很大部分。这反映了直接民主的一些问题,实际上不再是一人一票,而是一个代币一票,持币多的选民有更大的话语权。



奖励分享

常存在于类似dBFT系统中,节点可以承诺将获得的奖励与别人进行分享,从而获得更多的投票。这实际相当于行贿,一些大的组织可以通过贿赂选民而成为记账节点,从而左右区块链的发展方向。

现有的解决方法?

•    纯粹的民主会导致公地悲剧,每个人都出于自己的利益进行投票,但是最终有可能损害生态的共同利益,包括他们自己;

•    创始团队控制是常见的一种治理方式,但这种方式不可持续,创始团队无法保证永久治理,也无法始终代表生态中所有人的利益;

•    以矿工或代币持有者为主的治理有可能与消费者或其它参与方的利益产生冲突,最终可能会使整个生态走向奔溃;

•    在区块链部署完成后再增加额外的治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分布式网络中参与方太多,往往无法统一意见;

下图对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公司结构和去中心化的匿名组织进行简单比较。传统的中心化的公司有比较严格的组织结构,有明确的管理者,可以决定公司发展的各种策略。而去中心化组织的参与者众多,无法界定谁真正拥有组织变化的决定权。参与者都倾向于维护各自的利益,因此,在一个去中心化组织中,要达成任何共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合理的治理模式

针对上述的一系列问题,可以总结出更加合理的治理系统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    应让生态所有参与方,包括直接或间接受影响的参与方,都有权参与他们所关心的投票;

•    应谨慎对待以“代币持有者”为标准的投票,因为上面提到的公地悲剧,如果代币持有者作为唯一的决定方,很可能会导致整个生态的崩溃;

•    治理应有优先级,较大的改动应该优先于小的改动;

•    治理系统应可以根据生态的发展灵活增加或减少治理席

Qtum的分布自治协议

基于以上设计准则,Qtum实现了一种分布自治协议(DecentralizedGovernance Protocol, DGP)。本质上它通过智能合约实现,该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    治理席由生态中各参与方组成;

•    治理合约灵活性高,如果投票通过甚至可以被替换;

•    既治理区块链本身,又可以治理智能合约;

•    智能合约本身也可以成为治理主体,加入治理席。比如和人工智能结合,可以令区块链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升级;

 



 

分层治理

•  区块链本身的治理,比如Qtum可以通过DGP改变区块链本身的参数,包括区块大小,gas price,gas limit等;

•    侧链和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的治理,包括侧链的智能合约相关的治理等;

•    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应用对外部世界映射的治理;

 

智能合约的发展方向

根据上述分层治理的原则,我们可以预知智能合约在区块链治理方面的发展方向:

•    将区块链治理系统与智能合约相结合;

•    实现去中心化应用的灵活控制,并且不需要任何中断;

•   把智能合约作为外部治理的接口,使区块链本身能够对外部治理做出反应;

 

 
文:Jordan Earls
翻译:钟文斌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