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外媒解密:中国版QE为什么会被否掉 答案在人民币 (Read 345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476
Merit: 250
投资者依旧忽视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相信中国会“采取一切可能”来重振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尚未回应与之对应的刺激措施,这或许是因为人民币价值被高估所致。
  此前市场一直在猜测中国央行将采取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不出所料中国上周悄然将人民币置于市场的关注中心。尽管有关QE的举措很快被否认,但却明确了中国现在面临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避免经济面临可能的债务危机而出现下滑;另一方面政府还需压制房地产泡沫。
  政策制定者们或许面临三难选择(“三元悖论”),热情也受到了分析人士的打击。“三元悖论”是一个关键的经济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有汇率及利率目标,也同时拥有自由的资本流动目标,这三者不能完全同时实现——只能满足两个目标。
  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称,中国现在正在两个相互冲突的政策目标之间挣扎,一方面,中国寻求宽松的货币环境来支持经济增长,但另一方面也希望人民对美元升值,而美国经济恢复,美元持续走强。
  结果就是因为人民币升值,近期货币环境有所收紧。人民币升值对下调利率有更多的抵销作用。
  同样地,美林证券也提出疑问,质疑中国是否可以在不让货币贬值的前提下降低利率。而量化宽松政策势必引发货币贬值。其他国家的经验也证明,量化宽松政策的确会引发货币贬值。
  这样的情况会引发逆转。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直很大,因为人民币经常帐户与人民币资本帐户双双出现盈余。虽然中国的人民币经常帐户有盈余,但盈余的空间逐渐缩减,资本流动也出现反转。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出售外汇2520亿人民币(约合406亿美元),2014年最后一个季度出售外汇1330亿人民币。
  美林证券认为,为了应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只要中国出现利率下降的情况,资本外流就会恢复甚至加快。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中国进行干预,支持人民币升值,此举会有效限制货币供给。
  正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的,中国的立场是不希望看到人民币贬值,因为这会引发货币战。
  人民币走强被认为是中国政府的一项关键政策,因为此举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实现人民币作为全球外汇储备的地位。
  但中国或许需要重新思考该举措,因为这也许会引发经济进一步下滑。
  在过去的几周内,中国宣布了削减税率和新的房地产投资计划等举措,但中国经济却几乎没有做出回应。四月份最新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仍然维持50.1不变,这意味着关键领域仍面临阻碍。虽然汇丰银行公布的PMI指数为48.9,低于分界值50,这就意味着出现了收缩。
  这些数据公布之前,中国三月份的贸易数据显示,出口下滑15%,这再次意味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
  官方对此做出的回应是,货币的价值能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再平衡,因为进口变得更便宜了,而这会促进消费。但三月份的进口仍然疲软,下滑12.7%,为连续第三个季度的下降。
  实际上,货币的价值一直在促进中国的消费,而且不仅限于中国。金融时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游客在海外的消费已超过3.1万亿人民币,约合5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提供就业,保持社会和谐等方面。但经济体量扩张对中国而言也很重要,因为这样能够避免出现债务负担,如果工业领域的通货紧缩扩展到其他行业时尤为如此。
  展望未来,关注资金流动非常重要。美林证券称,利率下降、中国国内股票市场上涨的动力有所减缓,这些都会鼓励中国投资者将其资金转移到海外。
  如果该现象的确发生了,这就会让中国不得不面对“三元悖论”。如果要保证货币政策有效实行,也许就要牺牲人民币走强的目标。当然,中国成为最后一个寻求与量化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的国家,这不足为奇。
  在这种情境下,对于内地资金流入香港货币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与股票市场)的举动要多加关注,因为此举也会迫使人民币走强。
   凤凰网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