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Topic: 黄连金:TOKENS经济是一个万亿美金的市场 (Read 83 times)

sr. member
Activity: 414
Merit: 250
现在的TOKEN90%都是空气币,这种没有监管的乱发TOKEN我们不应该抵制吗。
newbie
Activity: 67
Merit: 0
黄金
member
Activity: 98
Merit: 10
安心链联合创始人兼CEO、前华为著名区块链专家、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家委员黄连金就TOKENS经济体系以及联盟链、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关系变化进行了阐述,同时他指出在2018年1月份虚拟货币已经超过第17大经济体荷兰的八千亿美元,以后或许会超过日本的4.4万亿美金,而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黄连金专家认为TOKENS经济是一个万亿美金的市场。

安心链联合创始人兼CEO 黄连金

(安心链联合创始人兼CEO 黄连金)

谈起TOKENS经济,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TOKENS。TOKENS中文翻译为代币,在计算机领域,它也被称之为令牌或者通证。我认为,在互联网领域TOKENS是一种通行证,就像我们经常在使用的港澳通行证一样,只不过,我们只是在计算机的应用系统领域使用而已。因此中文的翻译与其说是代币或者令牌,不如说通证更能体现它的特征。

在计算机应用系统领域,有了TOKENS,我们对计算机的资源也就有了利用的权利。目前在公有链环节中,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研究和发行TOKENS。今年年初TOKENS已经有八千多亿的市场规模,再过几个月预计四五月份,其市场规模可能超过一万亿。

未来,随着TOKENS经济体系的变化,行业内以比特币、以太坊等为代表的去中心化的公有链也会有不同的演变。目前的公有链的应用特色较多,面向的消费者群体也较多,去中心化后最明显的特点在于重构新的商业模式和底层的技术架构。未来,人与人的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甚至政府与政府之间的关系都会进行多中心化的,基于新的信任基础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基础的重构。因此比较纯粹公有链的项目我更看好联盟链,或者联盟链与公有链相结合的项目。联盟链可以改变现在B2B的商业模式,让原来不能做的生意由于信任代价的减少而可以做了。联盟链与公有链的结合是一个更加优化的B2B+B2C的商业模式。比如目前市场价值第二的瑞波所采用的模式就是公有链和联盟链的结合。瑞波在跨境支付领域与银行深度合作,和瑞波共识几点的参与和运营模式本身就是联盟链的打法,但是社区的参与形式是公有链的方法。如果纯粹公有链可以达到一万亿美金的市场,我认为联盟链可以达到几万亿的市场。我预计在2018或者2019年会有几个联盟链的项目发行代币。那么联盟链是不是一定需要代币或者通证呢?答案是不一定。

比如,基于Hyperledger Fabric 的联盟链是没有代币的概念的。但是在联盟链里引进代币或者通证,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在联盟链的去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的生态系统引进代币或者通证等于引进了一个基本的清算和结算和流通的机制。这个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流通和结算成本。使得交易既结算成为可能。代币或者通证就是整个系统的润滑剂和凝聚剂。润滑剂使得整个生态系统比较有效率,因为在交易过程之中减少了银行或者其他中介机构的中间步骤。凝聚剂指的是生态系统的每个成员团结在一起为生态系统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获得一定数量的代币作为报酬。比如开发者可以获得代币为联盟链的底层做开发,联盟链系统上的服务提供商可以接送代币作为报酬,服务消费者可以用代币来消费。一个没有代币的联盟链就缺乏原生的清算结算和流通的单位,整个生态系统的构成会比较困难。

第二,联盟链与公有链的结合需要有跨链的交易,如果联盟链没有代币的概念,跨链的交易也会比较困难。

第三,在联盟链引进代币的概念,使得初创企业可以利用私募或者公开发行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举个例子,去中心化的阿里巴巴通过传统的渠道去做的会比较困难,如果通过TOKENS的方式去壮大它的生态系统则会相对顺利。

所以,比较公有链,我认为通证在联盟链甚至是私有链公司内部的推动发行中会有更加积极的作用。整个TOKENS经济对去中心化或者多中心化的商业模式会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这一市场和商业模式的探索还未真正开始。以后的路程还会很长。安全和性能的问题会主宰整个区块链发展的方向。

如果把虚拟货币或者说通证作为一个经济体来说,这个经济体会非常庞大,虽然现在还没有超过万亿,但是在未来其甚至会是一个将超过几万亿的经济体。在2018年一月份虚拟货币已经超过第17大经济体荷兰的八千亿美元,以后或许会超过日本的4.4万亿美金,而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如今的TOKENS经济正处于革命刚刚开始的阶段,所以会非常的难,但是就如历史的潮流一样,一定会不断向前,谁也不可能将其逆转过来。

2018 TOKENSKY 区块链大会首尔站
Jump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