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帮助难民?一个中国女孩的回答
2015年以来,大批来自中东和北非地区的难民蜂拥来到欧洲,寻求避难。由于语言不通、文化冲突等因素,许多难民在融入社会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一位在德累斯顿的中国女孩伸出了援手—25岁的张晓媛。
德国之声: 你目前在效力于哪家志愿者机构?
张晓媛:我在Malteser工作,Malteser是德国全国性质的志愿机构,主要提供照管老人、医疗帮助、临终关怀等服务。难民服务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我所在的Malteser只提供大方向的指导,也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具体怎么操作都是我自己决定,当然,在做决定的时候,我也会参考所帮扶对象的意见。
德国之声: 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去参加难民志愿者工作呢?
张晓媛: 我本身在国内就做过不少志愿者工作,大学里志愿支教、义务奉粥等,所以我对志愿者工作有着天然的热情。到了德国后开始在这就读语言班,在班上认识了几个难民同学。他们来自叙利亚、阿富汗或者是库尔德人。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十分聪慧,学习能力特别强。由他们起,我对难民这个群体产生了兴趣。再加上我本身学新闻出身,对欧洲目前的难民潮比较关注。最终我就选择了做难民志愿者这种方式去接触这个群体。
德国之声:作为难民志愿者,你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
张晓媛: 我每周会有一天去教德语课,另外会组织难民参与社会活动。比如轮滑训练活动。上周五晚上我带了两位难民参加了德累斯顿的相关活动,教他们学轮滑。上周六我也组织了7位难民和我的中国,韩国朋友一起烧烤。此外,我还会根据他们每个人自身的需要提供特帮助。比如,有位来自伊朗的难民德语基础不错,希望能够提高。我就带他报名了萨克森州经济教育机构的一个语言项目,每周五下午都会有德语交流活动。
德国之声: 德国接收大量难民以来,不少人对难民存在很多负面意见。关于难民们"游手好闲,暴力粗鲁"的说法屡见不鲜。通过志愿工作接触过这么多难民后,你对他们怎么看?
张晓媛:我觉得自己做志愿工作采取的是相对消极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等着需要帮助、需要融合的难民走向自己。举个例子,周一到周五,每天晚上8点到9点都有志愿者在难民营提供免费的德语入门课程,从ABC教起。这是免费的。我认为,这对很多说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难民来说非常有帮助。但每次来参加免费课程的人都很少,最多时也不过10人,而德累斯顿新城的难民营有200个左右等待认证的难民。大家对难民的印象,比如懒、粗鲁等,我不能说不正确,因为确实有不少这样的人混在难民队伍里面。他们本身受教育水平就不高,来到德国后语言又不通,没有工作,每个月只能从福利机构领取一百多欧的生活费。这样的人在难民营里是广泛存在的,这些人每天能够做的事,不是待在难民营里,就是在火车站。我看到这样的难民,心里是非常不耻的。尤其是当我看到有的难民年纪轻轻,才18、19岁,就荒废自己的生命。我原来是打算伸出援手,但他们根本不在乎,宁愿把时间花在刷手机上,也不愿意用来学语言,多了解德国社会,想想自己未来怎么办。
我内心也知道,正是他们这群人才是最需要帮助的。但是我后来又想,不管是多发达的社会,都会存在这样的人,即便是欧洲社会,本身也有很多像有些难民那样懒散,依靠救助金生活的人。他们身上的问题很大,需要整个社会的帮助。而我作为一名志愿者所能做的,就是帮助那些自己有意愿融入,但是缺乏渠道的难民。
德国之声:那些积极主动融入的难民,他们的生活怎样?
张晓媛:整体来说,来自库尔德的难民比较容易通过难民申请。我认识的两个库尔德难民,一个找到了培训的位子,他来德国后改信了基督教,经常参加教会活动。个人性格非常开朗,乐于助人,跟身边的德国人也打成一片,老婆和女儿都在身边,很快就收到了培训的位子。另一位库尔德人本身就是工程师,硕士毕业,到这边学完德语课程B2后就在火车上遇到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人。聊天中发现他能力不错,就直接聘用他了。据说收入非常不错。不过所有信息都是根据他们自己口述的,个中真假也挺难辩的。
德国之声: 在志愿工作过程中,难民们有没有对你诉说他们自己国家发生的事及逃离战火来到德国的过程?如果有,你听完他们的经历后是什么感想?
张晓媛:有。有一个叙利亚难民,和另外36个人(都是互相认识的亲戚朋友)从叙利亚边界来到土耳其,白天借宿在村庄的农民家里,晚上在黑夜里前行,等他到土耳其边境时候,有三个人就在他眼前被开枪打死了。在听这些故事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他们那群人的无助。在那种情况下哪有什么害怕可言,更过的是同情,有时候甚至是惺惺相惜。
“作为一名志愿者所能做的,就是帮助那些自己有意愿融入,但是缺乏渠道的难民”
德国之声:你身边的人怎么看待你做难民志愿者工作?
张晓媛:至今为止,我都没敢告诉我老公我在给难民做志愿者工作。他跟他很多朋友一样,对难民有很大的偏见。他是绝不允许我做难民志愿者的。中国人在国外都秉承着凡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要不来专心念书,要不就是勤恳工作,没有太多意愿参与社会志愿工作。我认识的朋友中有不少人对难民的敌对情绪非常强烈,欧洲只要发生恐袭他们骂德国的难民政策。骂默克尔总理。因而我几乎不会跟他们主动谈起难民志愿者的事,避免不必要的政治争执。上次组织烧烤,有几个中国朋友来。其中有对夫妻,他们只是顺便路过,一看有好几个难民在,直接就走了。有几个朋友知道我的志愿活动后,跟我说内心非常"佩服",但是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真诚的。我自己也并不期待这样的评价,倒是更希望有人能够参与到其中来,而不是抱着原有的观念继续仇视这个群体。
德国之声:关于难民志愿者被难民伤害的新闻也有报道过,你对自己的人身安全有过担心吗?
张晓媛:之前也有担心过,但是不多。主要是我本身对难民议题感兴趣,跟他们在一起时听他们讲自己国家的事,自己成为难民的过程等,可以算是以前记者职业的延伸吧。
德国之声:这份志愿者工作你会一直做下去吗?
张晓媛:因为我跟其中的四五位难民联系很多,互相都有Facebook账号。除了正式组织的活动外,平时私下联系也很多。所以志愿活动会一直持续下去,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吧。而且我必须承认,我自己在志愿活动中的收获并不比被帮助的对象来的少,有时候反而更多。主要是个人阅历,认知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对难民这个群体,对欧洲难民政策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会像以前那样单一地看待难民问题。
不久之后有位伊朗难民申请者就要审核面试,我打算陪他一起去,希望能一起见证激动人心的时刻。
德国之声:感谢你接受这次采访。
张晓媛:不客气,真心希望通过这次采访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帮扶难民的志愿工作来。
采访对象:张晓媛,25岁, 201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同年进入江苏省广播电视新闻总台社会部。工作两年后辞职来到德国,目前就读语言班。
http://www.dw.com/zh/%E4%B8%BA%E4%BB%80%E4%B9%88%E5%B8%AE%E5%8A%A9%E9%9A%BE%E6%B0%91%E4%B8%80%E4%B8%AA%E4%B8%AD%E5%9B%BD%E5%A5%B3%E5%AD%A9%E7%9A%84%E5%9B%9E%E7%AD%94/a-19460340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