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Author

Topic: 我的ICO投资准则!!!也许有一些参考价值,也许啥也不是! - page 2. (Read 488 times)

full member
Activity: 210
Merit: 100
我偏向看团队,白皮书之类的好多看不懂。
newbie
Activity: 29
Merit: 0
这个准则虽然不错,但是我觉得其实搞项目更应该看下背景,没后台,没人气,是很难起来的。
full member
Activity: 216
Merit: 100
我觉得要投就投概念特别好,团队特别靠谱,市值不是很大,一开始关注的人又不多的项目,先人一步总是没错的
full member
Activity: 166
Merit: 100
评估一个ICO的准则应当从四个维度入手:

1初创公司特征

2操作透明度

3加密代币的销售弹性

4商业模式

可以说,如果你想要全面地评估一个ICO,如今的门槛可能会更高,你需要从一些新的维度来看待。

但同时,这个门槛也可以看起来很低,因为没有人强迫新的投资者跟典型的风险投资家那般严格地要求自己,特别是ICO监管似乎特别松懈,或者说根本不存在。

一、ICO评估

这是所有传统风投所关注的领域。在一个没有加密技术的世界中,风投将会继续按照往常的方式一样通过评估初创公司来做出投资决定。

这就是传统的“团队——产品——市场” 三连胜式评估方式,我不打算在这里重新赘述这个维度。

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美地基于模式识别进行投资,并自己设定决策的控制指标。你无法代替这些,也无法假装自己可以做到。但在这里,你可以把这些主题当做一个竞争优势、进入市场的方面、产品路线图和隐含的价值。

当没有直接投资经验的新手开始做出粗枝大叶的泛泛评估时,就会出现一个警报信号,新手缺少的是从那些好的和坏的决策中所学到的教训。

还有一个额外要求就是,那些评估新公司锁定的市场或者解决方案的人需要了解一些这个新兴的加密科技领域。

许多新公司并没有以传统的实体企业或者现有的在线市场为目标。

想法,他们把自己的模式基于一个新的区块链生态系统的假设之上,这个生态系统由区块链使用者、应用和新类型的市场,以及之前从未存在过的新服务组成。(如:身份认证、验证、智能资产、智能合约逻辑等)

二、加密代币的销售弹性

在这里,我们进入了紧密技术的领域。这一部分包括了加密货币销售的结构,包括其法律法规方面。

需要考虑的问题有:

该注册公司在何种管辖范围内?

法律构架如何?

代币的分配机构如何?

安全性如何?

有哪些明显的、已察觉的或者真是的监管风险?

有没有外部或者内部审核?

是谁编写的代币发行合同以及实际代币发行软件?

支持代币销售的区块链基础设施是什么?

他们是否以清晰的语言公布了销售的相关事宜和状况?

你有没有和其他至少两三家层成功做过代币销售的实体公司交流过?

非营利性咨询机构Coin Center曾发布过一个相当优质的分析,值得一读。它提到了两个要点:1)代币必须要能够实际应用于业务操作;2)在完成操作之后,这些代币应该只具备可用性,而不是优先选项。

三、操作透明度

以下是我2015年写下的:

进行众筹活动是一条双行道。就像是从第一天开始就成为了一个大众的公司。而在公众眼中进行一切运营并不容易。如果你不能保证透明度,就不要走上这条路。如果我们以更高的标准自我管理,那么监管机构就会过来给这段旅程泼上一盆冷水。

现在依然如此,而且这还和你计划如何交流进程的透明度有关。

有一些问题必须提出:

这家公司有没有给出公共指示板?

这家公司有没有独立审计师?

他们的大好前景有没有得到得到明确表达以便于之后的实施?

GitHub或者其他公共存储库有没有反应他们的进程,并可追踪记录?

他们将如何交流进程?

他们有没有按时定期报告自己的工作?

团队成员有没有完整地在邻客音上完成身份认证?

他们有没有外部顾问?

你有没有计划把自己的加密货币列在公共交易所里?

四、商业模式

这一部分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而且一早就应该搞清楚。

这是为了探究加密货币模式是否是这家公司的正确选择。其基本前提是代币如何与公司的商业模式挂钩?

代币是应该连接所有的东西。

例如比特币区块链,比特币作为一种货币在区块链的操作中是根深蒂固的,而且它是所有行为的中心:交易确认、价值交换、旷工奖励、价值存储、交易费用、服务货币等等。

在以太坊的例子中,以太币可以用来奖励旷工,并作为资助智能合约的“燃料”,而且也是可以代理其他在以太坊上所创造和管理的代币。

有几个问题必须要提出:

代币的目的是什么?

代币执行的功能是什么?

它是完全必不可少的吗?

你能描述出其后的可行的经济模式吗?

还有另一个重要问题:

生态系统之外的价值如何流入内部,反之亦然?(而不是依靠在公共交易所的投机交易)
full member
Activity: 416
Merit: 100
楼主还是有点自己思路的,按郭嘉分有一定的科学性,比如国内的项目我暂时不去碰。不过有没有一些正面的原则,比如哪些是可以投资某个项目的标准,我暂时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标准,主要还是按项目看感觉。楼主有想法吗?
member
Activity: 93
Merit: 10
我只知道俄罗斯的是不能碰,这么多年除了大波还在半死不活,其他都挺惨的
full member
Activity: 161
Merit: 101
https://t.me/fuckfomo
有代投的一律不投。。。
member
Activity: 98
Merit: 10
ICO 在我个人的观念里面是属于炒作,就问你们这么多ICO项目有出来什么产品?
那么既然是炒作就要看人气,telegram以及slack的人气可以根据每天的消息量来评判,简单粗暴

可以纳入参考。。。各种手段拉到群里的人数,确实也是一个基数!
member
Activity: 133
Merit: 22
ICO 在我个人的观念里面是属于炒作,就问你们这么多ICO项目有出来什么产品?
那么既然是炒作就要看人气,telegram以及slack的人气可以根据每天的消息量来评判,简单粗暴
member
Activity: 98
Merit: 10
ICO我还是新人,但是看了这么多项目,给自己定了几个原则:

1:俄罗斯的暂时不碰,不知道是不是ETH创始人的原因,俄罗斯的项目扎堆上,而且每个领域都有一堆重复的IDEA,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
不懂俄语,那些格式化的专家团队,对我来说一头雾水,所以不碰!

2: 欧美太高大上的不碰!
自信个人理解能力及视野范围应该处于正常的中等水平,如果我理解不了,应该很多人也理解不了! 理解不了就是不认可,就不碰了,但这样也容易措施很多NB的项目!
至于那些什么人工智能,什么造火箭登火星,探索宇宙等级别的一律pass!  

3:太小众的返利型的Pass
看过很多奇形怪状的ICO, 什么牛奶ICO, 珠宝ICO, 矿石ICO, 反正把现实生活中的所有能卖的东西都搬来ICO!这类项目完全不知根底,也不知道市场范围,列入pass!

4: 大众型的慎重
所谓大众型, 比如支付,社交,实际的应用平台(商家折扣,有现成的APP等等),去中心化的底层平台(如公有链项目)等! 这类项目应该能吸引很多人,这时候就看团队吧。。。去搜团队资料,各种搜,然后自己评估项目落地的可能性,选择性投入!

大概就这么多吧。。。

这是中规中矩的一些原则,币市无横财不富,很多你不看好,或者看不懂的东西也许就是下一给千倍万倍币,但是谁知道呢? 就是赌自己的自信吧!!!

貌似很多人加入ICO也并不关注他有没有实际应用,完全的投机,看能不能升值。。。这样的话很难找到好项目!!!
Pages:
Jump to: